儿童鼻窦炎
鼻窦炎是儿童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由于儿童解剖、生理和病理各方面的特点,所以儿童鼻窦炎在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各方面也不完全与成人相同。由于各鼻窦在不同年龄时发育不同,所以在临床意义上也有所不同。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于出生时即已存在,窦腔平均为8×5×3mm3,以后,随年龄增长而扩大。扩大速度,每年前后径约3mm,横径及垂直径约2mm。9岁时窦腔已达25×18×18mm3,至15岁时,窦腔已接近成人大小。所以在出生后即有临床意义。儿童上颌窦口相对较大,位置较高,因此鼻腔感染或伤风感冒时容易发炎。
筛窦位于眼眶与鼻腔之间的筛骨中。于出生时也已存在,有临床意义,筛窦结构较复杂,引流不良,容易发炎。儿童筛窦与眼眶和颅内之间的血管联系密切,所以儿童筛窦炎容易引起眼眶和颅内并发症。
额窦于出生时并不存在。2岁后才逐渐向额骨内发展。6~8岁时仅在X线照片才能辨别出。额窦发育变异较大。一般认为6~12岁时额窦才有临床意义,但有的在5~6岁时就可引起局限性额骨骨髓炎。
蝶窦于3~4岁时才逐渐进入蝶骨体内。以后增长较快,10岁时可发育至相当于成人大小。蝶窦发育个体差异较大。甚至有的在5岁时已发育很大,与视神经和上颌神经只隔一层很薄的骨壁。在这种情况时蝶窦若有感染,会引起视神经和上颌神经症状,有的还可累及翼管神经。所以5岁以上儿童若有这些神经症状,必须仔细检查蝶窦。
儿童容易患鼻窦炎的主要原因是儿童抵抗力低,对外界适应力差,易患伤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和一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感染后,由于儿童鼻腔和鼻窦粘膜嫩弱和淋巴血管丰富,引起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窦口梗阻,因而容易发生鼻窦炎。另外,儿童先天性免疫机能不全和变态反应,也是儿童鼻窦炎较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儿童急性鼻窦炎的特点是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除鼻阻塞、脓涕多外,常有烦躁不安、发热、脉搏增快或中毒症状。此外,还常有些特殊症状,如咳嗽(尤以夜间重)、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腹泻。局部症状也常比成人明显,幼儿上颌窦炎可引起面颊部红肿; 筛窦炎可引起内眦红肿和眼睑水肿。
儿童慢性鼻窦炎常表现不爱活动,精神不振,容易疲劳和记忆力差。有的由于长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泻,可发生继发性贫血和身体衰弱。有的由于长期鼻阻塞和用口呼吸,会影响面部发育,如上唇厚短上翻、鼻翼肌萎缩、硬腭上拱、牙齿排列不整齐等。严重者,亦可影响身体和智力的发育。
儿童鼻窦炎可引起中耳炎而影响听力。儿童鼻窦炎,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常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称为鼻窦性支气管炎,严重者可引起支气管扩张。儿童鼻窦与附近组织之间的血管很丰富,且联系密切,儿童鼻窦的化脓性感染可引起附近组织的感染,如上颌骨骨髓炎、眼眶蜂窝组织炎、脑膜炎、硬脑膜外或硬脑膜下脓肿、海绵窦血栓静脉炎等。自应用抗生素后,鼻窦炎的并发症已显著减少,但并未完全消除。因此,对儿童鼻窦炎的危害性,必须加以重视。
儿童鼻窦炎的诊断比较困难,主要靠病史和检查。检查时,必须先清除鼻腔内分泌物,用麻黄素收缩鼻甲,然后用小儿鼻镜扩张前鼻孔,检查时注意中鼻道和嗅沟有无红肿或脓性分泌物。触诊上颌窦、筛窦和额窦。还应注意检查眼睑、眼眶和眼球情况。X线检查对5岁以下儿童鼻窦炎的诊断意义不大。窦腔内腔镜检查不适用于小儿。A型超声波(或加用双向B型)扫描,对儿童鼻窦炎的诊断有较好的价值。年龄较大患儿可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术进行诊断。
儿童鼻窦炎的治疗原则是:
❶尽量采取保守疗法,不可轻易施行手术。
❷尽快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
❸促使鼻腔通气和鼻窦引流。
❹及时治疗变态反应因素。
❺增强儿童健康情况,去除致病因素,避免复发。
❻争取家属和患儿的密切合作和坚持治疗。
儿童急性鼻窦炎的治疗,应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再次受凉、过度疲劳或感染,也可用些一般对症治疗。年龄较大儿童可用蒸气吸入和面部热敷。用0.5~1%麻黄素生理盐水喷鼻或滴鼻,促进鼻窦分泌物引流,但必须注意滴鼻药的方法(见“鼻腔用药法”)。
儿童鼻窦炎多为病毒性感染,可采用抗病毒药物。若黄脓涕多且有发热,则宜用抗生素作全身治疗,以便尽快控制感染。用药要足量,疗程不要少于7日。感染严重或有并发症者,应住院治疗。上颌窦积脓在年龄较大的患儿应作上颌窦穿刺冲洗。儿童的组织恢复力比较强,病期比较短,所以多数鼻窦炎可以恢复正常,但如果治疗不当或反复感染可成为慢性鼻窦炎或发生严重并发症。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比较困难,必须坚持治疗。年龄较大的患儿,可用0.5%麻黄素生理盐水作置换疗法。上颌窦炎顽固不愈者,可施行上颌窦塑料管留置冲洗术,每日2~3次,直至无脓性分泌物为止。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应注意去除致病因素,变态反应因素和增强患儿免疫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