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银屑病
银屑病并非只累及成人,也累及儿童。据文献报道在调查2144例银屑病人中有12%者始于10岁以前。病始于婴儿期者亦曾见报告,发病率几乎男女相等,病程慢性。
病因不明。可能是多因素遗传性疾病。外伤或其他一些皮肤病均可使原有的银屑病加剧或促发新的皮损。
银屑病的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顶端覆以松弛粘着的云母状银光色鳞屑。其下为一层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仅于局部治疗银屑脱去后或轻轻刮除表面鳞屑后始能清楚看到)。若将银屑刮去,可见点状出血小点(Auspitz征),此点富有鉴别诊断价值。受外伤或手术伤口愈合后出现银屑病皮损称同形反应。前述基本损害汇合成块,形状不一,边缘清楚、大小不等,小者如钱币,大者可盖覆躯体的一大片。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常见于头皮、肘、膝、骶、臂缝等处。指甲床板受累时呈点状凹陷,状如针箍。病程慢性,可自缓解,但易复发。临床症状有各种型别,一般小儿患者的皮损较薄,较软,鳞屑较少,不若成人于肘、膝等处有较厚的角化过程块。今将特见于小儿的几种银屑病或其变形分述如下:
(1) 寻常型银屑病:此型无论小儿或成人均最多见。皮损为边缘明显形状不一的片块,复以银白色鳞屑。可发生于躯干四肢,有时数块融合成一大片,累及身体的相当大一部分,肘、膝、头皮等处常被累及。皮损典型,易于诊断。
(2) 尿布银屑病: 银屑病发生于尿布盖覆处,状如湿疹。可能是对尿布皮炎损伤皮肤后引起的同形反应。尿布皮炎患于接触尿布的皮肤外露部位,对症处理后易愈,而银屑病可发生于褶缝中如臀缝、腹股沟等处。因此在尿布皮炎顽固难愈时,应注意银屑病的可能性。
(3) 毛囊银屑病: 儿童期银屑病有时皮损可能位于毛囊口,状如一片片角刺,好发于胫前或鹰嘴突处。若广泛散布,则难与毛发红糠疹鉴别。
(4) 头皮银屑病: 银屑病常开始于头皮。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斑块。复以厚积的银白色鳞屑。应与脂溢性皮炎,头癣等鉴别。若身体其他处有银屑病皮损,更有助于诊断。
(5) 滴状类银屑病: 此型多见于青年。常继发于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病,突然爆发较小的点状银屑病皮损,主要散布于躯干部。急性点状银屑病也常发生于小儿。尤以链球菌感染后。发病时的ASO效价高。皮损直径2~10mm。圆或椭圆形,均匀散布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累及脸和头部者并非罕见,但数目较少,较易退去。肢体远侧部和掌跖的皮损较少。皮损角化程度不若寻常型银屑病厚。
(6) 银屑病性剥脱性红皮病: 银屑病可能进展为周身皮红与表皮剥脱。罕见于小儿。若用一般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病情反增,仅可用缓和剂。应与其他周身红皮剥脱性皮肤病如药疹等鉴别。若于红皮病前已有银屑病史则有助于鉴别诊断。
(7) 泛发脓疱型银屑病:这是银屑病中少见的一型,更少见于小儿,病因不明。病情较严重。大多事前早已先有寻常型银屑病存在,再发生周身皮红并有脓疱。同时伴有发热,疲乏和周围血白细胞增高。脓疱表浅无菌。近年来见到长期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内用或广泛外用治疗银屑病时或停药后易促发此型,应特别慎重。
(8) 局限脓疱型银屑病: 此型亦少见于儿童。脓疱仅见于掌跖,有疱疹或脓疱和脱屑,身体其他部位常同时患有寻常型银屑病。病情较轻,若仅于掌跖有皮损而他处无皮损,即较难诊断。应与手足癣、皮炎或细菌疹等鉴别。此型较顽固、难治。
(9) 脸部银屑病:累及小儿脸部的银屑病较成人多见,尤以点滴状银屑病更易累及小儿脸部。若累及口周围应与唾液接触性皮炎,念珠菌感染加以鉴别。
绝大多数银屑病为慢性,可自行缓解与易于复发。无论内外用药物,均须注意药物的刺激与对肌体不利的副作用,以免病情反增,甚或恶化。
局部治疗外用药的目的在减缓表皮的角化速度。常用的几种药物如
❶1~5%煤焦油软膏或糊膏,若结合紫外线照射,疗效更佳。皮损广泛者应住院治疗。
❷蒽林(anthraline)0.1~0.4 %糊膏,但此药剂刺激性较大,应注意。周身治疗,除某些急性情况外,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如氨甲蝶呤,因此类药有严重副作用,不宜用于小儿或老人,仅用于成人,且亦须于医师观察下方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