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歌词的押韵Ertonggeci de yayun
我国韵文由来已久。殷周时代的民歌就是押韵的,后来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人民群众的诗歌、戏曲、曲艺和近现代的诗歌、歌词创作,也大都是押韵的,统称为韵文。为此,凡是押韵的儿童歌词也属韵文之列。
❶何谓“韵”?在汉语里,每一个字音,是由声母和韵母合成的。例如:“春”字,拼写为chun,ch是声母,un是韵母。押韵只同韵母有关,同声母无关。一个字的韵母,可以是单元音。例如:沙(sha)、机(ji)、河(he)、坡(po)、布(bu)、驴(lu)等的韵母都是单元音。一个字的韵母,也可以是复韵母,复韵母的主要元音叫韵腹。韵腹之外,或有韵头,或有韵尾,还可以同时有韵头和韵尾。例如:有韵头的一家(jia)、花(hua)、学(xue)分别有韵头i、u、ü。又如:有韵尾的—白(bai)、手(shou)、新(xin)、兴(xing)分别有韵尾i、u、n、ng。再如:既有韵头又有韵尾的—关(guan)韵头为u,韵尾为n。怀(huai)韵头为u,韵尾为i。由此可知,所谓韵头,是指主要元音(韵腹)前面的另一个元音,在现代汉语中可做韵头的有i、u、ü三个。所谓韵尾,是指主要元音后面的音素成分。在现代汉语中,只有i、u、n、ng四个韵尾。韵是怎样构成的呢?凡韵母的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如有韵尾,韵尾要相同就构成了韵。与韵头无关。例如:方(fang)、疆(jiang)、光(guang)三个字是同韵。虽然它们的韵母ang、iang、uang不同,但主要元音a是相同的,韵尾ng是相同的,这就构成了韵的条件。
❷何谓“押韵”?在歌词中,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子的末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押韵又叫合辙,“辙”是韵的一个通俗的叫法。我国地广人多,方言也很多,对汉字的读音差别甚大,除去一些地方性很强的民族之外,歌词押韵一般都以普通话为标准音。归纳起来,常用的韵共有十三类,也就是常说的“十三辙”:(1)发花;(2)梭坡;(3)乜斜;(4)姑苏;(5)一七;(6)怀来;(7)灰堆;(8)遥条;(9)油求;(10)言前;(11)人辰;(12)江阳;(13)中东。北方戏曲、曲艺和歌词中除了十三辙之外,还有两道“儿化韵”,一是“小言前儿”,一是“小人辰儿”。用“儿化韵”可使歌词更加口语化和风趣的韵味。“小言前儿”辙如《星期天》(吴扬词):有那么一个星期天儿/我家门口一拐弯儿/来了一个老奶奶在路边儿/拄着一根儿长拐棍儿/提着那东西一大篮儿/走一步挪一点儿/走啦半天也没多远儿/原来呀她是串亲戚儿呀/忘记了住在哪个院儿……“小人辰儿”如《急坏了小柱儿》(金波):小柱儿,小柱儿/一双大眼睛多有神儿/柱儿早上去上学/上了汽车就掏出书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