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儿童叙事歌词的创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儿童叙事歌词的创作 儿童叙事歌词的创作Ertong xushigeci dechuangzuo叙事歌词是在叙述故事的情节中展现具体人物形象的。它以叙事为主,有时间、地点、人物,也有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还可以有铺陈和渲染,但情节的发展不象小说那样从容、缓慢,由于篇幅的限制,情节的发展一定要比较快,儿童叙事歌词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使简单的情节、单一的主题明快地展现出来。比如《一分钱》(潘振声词):我在马路边(人物、地点)/捡到一分钱(故事的发生)/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发展)/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高潮)! /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结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首歌词具备了叙事歌词的主要特征。选材典型,语言简洁,廖廖几句,情节却很完整。虽是直白的叙事,但却很动情,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这首词以第一人称来表达感情,适于独唱,也可齐唱。另外,儿童叙事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方冰词)是抗日战争期间流传于晋察冀边区,至今仍为全国儿童所喜爱的一首典型的成功之作。它是四句头一段体的分节歌曲,每段四句,共七段。情节层层发展,感情步步深入,毫无重复、繁琐之感,而且逐层推向高潮,完满结束。第一段“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那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以设问的方式,为整个故事做了铺垫,提出了故事的地点和人物。第二段“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提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故事的背景。第三段:“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快要走到山口/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写王二小被捕,故事情节得到了发展。第四段:“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敌人才知道受了骗。”写敌人受骗,表现了二小的机智,勇敢。故事情节发生了戏剧性冲突。第五段:“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可怜他死得这样惨。”写王二小英勇牺牲,表现敌人凶狠、残忍,使悲壮的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悲痛气氛的渲染动人心魄。第六段:“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他的脸上含着微笑/他的血染红了蓝的天。”写亲人安全脱险和人们对二小的缅怀之情。故事有了结局。第七段:“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写英雄的故事四处传扬,英雄的精神万人歌唱,充满了悲壮的颂歌气氛。最后点题,并与第一段首尾呼应,使整首歌词有完整、统一之感。再有《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管桦词)也是一首非常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叙事性独唱歌曲。它与《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写法截然不同。它不是那样按时间顺序直叙情节的方法,而是采用丰收时节,倒叙故事的手法,回忆妈妈在旧社会苦难生活的一幕,然后,又回到歌唱幸福的今天。它不是一段体的分节歌曲,而是“ABA” 的三段体曲式。他是第一人称“我们”和第三人称“他”兼而有之。第一段: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从写景入笔起兴,情景交融。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以第一人称道出今天丰收的幸福和快乐,为倒叙做了对比性的铺垫。第二段从“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到“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韵脚从第一段的“中东”换成“江阳”,气氛和色调都有鲜明的对比。以第三人称叙述了旧社会妈妈苦难生活的一个片断,情节在悲愤的气氛中展开到结束。“经过了多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这两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第三段与第一段完全重复,首尾照应,进一步反衬出今天的幸福和快乐,感人肺腑。温故为创新、列举、分析上述作品,是希望改变儿童叙事歌曲奇缺的现状,以创作出题材新颖、形式别致的更多更好的叙事歌曲来。 ☚ 儿童歌词的可歌性 儿童讽刺歌词的创作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