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儋耳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域部 > 國族 > 儋耳國 儋耳國 dāněrguó 亦稱“聶耳國”、“耽耳”。傳說中國名。其地爲海中孤島。其人耳奇長大,行走需以手攝持之。其說始見於先秦,廣傳於後世。《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子,食穀。”郭璞注:“其人耳大下儋,垂在肩上,朱崖儋耳,鏤畫其耳,亦以放之也。”袁珂校注:“儋耳,《淮南子·墬形篇》作耽耳,《博物志》卷一作擔耳,依字儋當爲聸。《說文》十二云:‘聸,垂耳也。’即郭注所謂‘耳大下儋,垂在肩上’之意也。《海外北經》有聶耳國,即此。”又“《國語·晉語》說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有任姓,此經下文復言‘禺號子’,禺號即禺䝞,乃黄帝之子,見《大荒東經》,故儋耳亦黄帝裔也。”又《海外北經》:“聶耳之國,在無腸國東,使兩文虎,爲人兩手聶其耳。縣居海水中,及水所出入奇物。兩虎在其東。”郭璞注:“言耳長,行則以手攝持之也。”袁珂校注:“‘縣居海水中’者,言聶耳國所居乃孤懸於海中之島也。”《淮南子·墬形訓》:“夸父、耽耳在其北方。”高誘注:“耽耳,耳垂在肩上。耽,讀褶衣之褶,或作攝,以兩手攝耳,居海中。”元·周致中《異域志》卷下:“聶耳國,其人與獸相類,在無腹國東。其人虎文,耳長過腰,手捧耳而行。”《三才圖會·人物》:“聶耳國在無腹國東,其人虎文,耳長過腰,手捧耳而行。”一說“耽”皆當爲“耴”,今作“耽”者,後人以意改之。參閱《淮南子·墬形訓》“夸父、耽耳在其北方”劉文典集解引王念孫云。參見本類“大耳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