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傅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傅鹰1902—1979

化学家。福建福州人。早年留学美国,1928年于密执安大学研究院毕业,获科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任教。曾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对胶体化学的研究,多所建树,其学术著作,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1979年病逝。

傅鹰

傅鹰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我国卓越的胶体化学家傅鹰教授逝世
 人民日报1979年9月25日
化学通报1979年6期
傅 鹰
逝世人物:傅鹰(1902—1979)
叶永烈中国当代科学家传(一)第327页
中国百科年鉴(1980)第118页
磊落——记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叶永烈中国科学名星第45页

傅鹰

哪怕它风雨雷电——记傅鹰教授
敢说真话的人——记傅鹰教授
傅鹰(1902—1979)
胡小钉等
叶永烈
《中国科苑英华录》
编写组
人民教育1978年11期
福建文艺1980年2期
中国科苑英华录——新中国之部(上)第
232页
傅鹰(1902—1979)京声 溪泉新中国名人录第80页

傅鹰1902——1979

祖籍福建福州,1902年 (清光緒二十八年) 生於北京。1916年入北京匯文學校。1919年考入燕京大學化學系。1922年赴美國留學,入密西根大學化學系。三年後入密西根大學研究院,1928年獲博士學位。1929年應瀋陽東北大學之聘,離美回國。1930年任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1932年轉入青島大學任教授。1934年任重慶大學教授。1939年任厦門大學教授。1941年升任該校教務長及理學院院長。1944年復任重慶大學教授。旋轉入重慶動力油料廠實驗室主任。1944年底,赴美國密西根大學進行科研工作。1950年10月回北京。先後在北京大學工學院、清華大學化工系、北京石油學院任教授。1954年任北京大學化學系膠體化學教研室主任。曾任第三、四届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届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編委。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62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1979年9月7日病逝。終年77歲。編著有《普通化學》 (後改名為 《大學普通化學》)、《化學熱力學導論》; 翻譯《乳狀液——理論與實踐》等。

傅鹰

074 傅鹰1902—1979

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家、教授。福建省福州人。192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并赴美留学。1928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科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东北大学、山东大学和重庆大学任教授,其后在厦门大学任教务长和理学院院长。1945年再次赴美,在密歇根大学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50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石油学院教授。1955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委员。1962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傅氏在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多有创造;在其40余年的教学活动中,为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 《化学热力学导论》等。

☚ 赵承嘏   蔡镏生 ☛

傅鹰1902—1979

中国化学家。福建福州人。多年从事化学教育工作。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胶体化学领域,对影响溶液吸附的各种因素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提出利用润湿热测定固体粉末比表面的方法,研究了表面吸附的热力学;首先提出溶液中吸附可以为多分子层。主要著作有《化学热力学导论》、《普通化学》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