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偷换概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偷换概念 如伎①儿,王前作乐②,王许千钱。后从王索,王不与之。王语之言:“汝向作乐,空乐我耳;我与汝钱,亦乐汝耳。”(《百喻经·伎儿作乐喻》) 注释 ①伎:歌伎,指乐师。②作乐:演奏。 译文 乐师为国王演奏音乐,国王答应给他一千这钱。演奏完后,乐师向国王索取工钱,国王不给,反而对他说:“你演奏给我听,只不过使我空欢乐一场,我说给你一千这钱,你听了,已经也让你欢乐了一场。” 感悟 国王的逻辑是:我听了音乐后一无所得,是“空”;你没有拿到工钱,也是“空”。你的演奏让我“乐”,我说给你工钱(尽管没有给)也让你“乐”,因此我们之间是公平的。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因为国王所得到的是真实的“乐”,而乐师所得到的是被欺骗的“乐”。国王的逻辑,无非是为掩盖他的言而无信的行径作辩解。 说到诚信,不由想到当前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诚信缺失情况。这种状况的出现决非“一日之寒”,要消除这种状况也决非一蹴而就。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有信心,又要有耐心。倘若丧失了信心和耐心,就会认为当今社会诚信沦丧、无药可救,就会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这对建立诚信社会是十分不利的。我们要坚信,诚信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诚实守信终将战胜背信弃义。 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思维违反同一律对概念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自身内容不一,用另一些不同的概念代替原概念的一种逻辑错误。又称“混淆概念”。偷换概念的表现形式有: ( 一) 利用一词多义偷换概念,即先在某一种意义上使用某一语词,后又不加说明的在别的意义上使用同一语词。三段论的四词项错误即属于此。(二) 对一个已有确定内容的概念,随意改变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用主观生造的概念冒充原概念。如概念“立等可取”本已有确定的含义,有人却把它偷换为“立着等到明天就可以取走”。(三) 把音形相似语词表达的不同概念误为同一概念。如:“男婴与女婴的比率”与“男人与女人的比率”。 ☚ 四概念 混淆概念 ☛ 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在理论研究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偷换另一个不同概念而产生表达错误,是时而发生的。偷换概念的手法有如下几种: ☚ 假说 概括思维 ☛ 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在宣传和论辩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换另一个不同概念而产生的一种表达错误。偷换概念的手法有如下几种:(1)利用多义词可以表达几个不同概念的特点,故意混淆几个不同概念的界限,用其中一个词义的概念去顶替原来的概念。(2)任意扩大或缩小一个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使之变成另一个概念,改变了原概念的含义。(3)抓住概念之间某些相似之处,抹杀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或者把集合概念当作非集合概念及把非集合概念当作集合概念使用。在宣传中,偷换概念可能是随意性的,不自觉的,也可能是有意的用一个概念代替另一个概念,以造成思想混乱,因此,偷换概念通常是一种诡辩手法。 ☚ 假说 集合概念 ☛ 偷换概念disguised replacement of concep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