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王 偃王即徐偃王,嬴姓。徐,偃王国名,周宣王之舅申伯所封也。东方朔《七谏》云:“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徐偃王好行仁义,江淮诸侯服从者三十六国(一说三十二国),然不设武备,终为楚文王灭之(见《韩非子·五蠹》、《淮南子·人间训》)。各种古籍多称偃王为周穆王时人,然楚文王乃春秋时人,相去甚远。唯《博物志》、《元和姓纂》谓为楚所灭,不确指文王,其说当近之。徐偃王之名最早见于《尸子》、《荀子》,而《尸子》一书已逸。据《史记·秦本纪》裴骃《集解》引:“徐偃王有筋而无骨。”又据《山海经·南山一经》之“猨翼之山”条下注引:“徐偃王好怪:没深水而得怪鱼,入深山而得怪兽者多列于庭。”《荀子·非相篇》云:“徐偃王之状,目可瞻马。”并将其与禹、汤、周公、仲尼等同列,当是一位超众的大人物。 ☚ 逴龙 偓佺 ☛ 偃王yǎn wáng即徐偃王,周穆王时徐国国君。《荀子·非相》:“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杨惊注:“徐,国名。僭称王。其状偃仰而不能俯,故谓之偃王。周穆王使楚诛之。”《七谏·沈江》:“偃王行其仁义兮。”王逸注:“徐,偃王国名也。周宣王之舅申伯所封也。”《淮南子·说山训》载:“徐偃王以仁义亡国,国亡者非必仁义。”高诱注曰:“徐国,今下邳、徐、僮是。”又,《淮南子·氾论训》载:“徐偃王被服慈惠,身行仁义,陆地之朝者三十二国,然而身死国亡,子孙无类。”高诱注曰:“偃王于衰乱之世,修行仁义,不设武备,楚王灭之,故身死国亡也。《七谏篇》曰:‘荆文寤而徐亡。’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