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社
抗日战争时期澳门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团体。1941年年底,日军占领香港,澳门亦处于半沦陷状态。日本侵略者为了蒙蔽澳门人民,也为了蚕食澳门文化教育,在澳门出版中文《西南日报》,开办日本语学校。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澳门进步人士关玉书先生从民族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在望德女子中学开办达用国语讲习所,两个月一期,教授当时的中国标准语言——国语,与当时的日语学校对抗。当时参加该所学习的人极为踊跃。1942年,达用国语讲习所历届毕业生在刘光普、吴岸芳、黄炳泉等人的组织下,于1月 16日正式成立修社,刘光普为该社的永久会长。修社租用下环街一间平房作为临时社址,它把达用国语讲习所的热血青年组织在一起,既加强国语的学习,组织座谈会和读书会; 同时又演唱抗日歌曲,以国语表演话剧,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后来,修社不少成员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行列。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修社曾一度停止活动。1949年该社同学重新汇合,成立合唱团。后来又中断活动,直到1987年才重新恢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