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俞秀松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俞秀松1899—1938浙江诸暨人 俞秀松
俞秀松
俞秀松1899——1938又名壽松、余寅初,字柏青,化名王壽成、納利馬諾夫、自稱長山道人,浙江諸暨人,1899年 (清光緒二十五年) 生。1908年入本村行餘小學,畢業後,入臨浦高等小學。1916年又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20年1月,赴北京參加工讀互相團,在北京大學第一學院哲學系旁聽; 4月赴上海參加《星期評論》社工作; 同年夏,與陳獨秀等在上海组織中國共產主義小組; 8月任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任書記; 9月創辦外國語學社,任秘書。1921年3月赴蘇聯,出席少年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1922年3月回上海; 5月當選爲第一届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執行委員。1923年5月,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區執行委員會委員; 6月爲組織浙江文化局籌備員; 同年去福州,任東路討賊軍總司令部参謀處一等書記。1924年4月回杭州,任中國國民黨浙江臨時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9月爲社會主義青年團江浙皖區執行委員會侯補委員,同時還任上海國民會議促成會籌備會主任。1925年10月,任留蘇學生領隊、中共黨支部主要負責人; 11月赴莫斯科,入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科,並曾擔任中共旅莫斯科支部支委。1927年11月,考入列寧學院。1933年去蘇聯伯力,任《工人之路》副總編。1935年6月,去新疆,任新疆民眾反帝總會秘書長,新疆學院院長,新疆省立第一中學校長,督辦公署邊防處政訓處副處長,航空學校政治教官,軍官學校政治教官等職,並主編《反帝戰线》。1937年12月,以“陰謀暴動案”罪被捕入獄。1938年6月押往蘇聯。不久被害。年39歲。 俞秀松 浙江诸暨人。一名寿松,字伯青,化名王寿成。1919年领导浙江一师的爱国学生运动。1920年1月加入北京工读互助团。同年在上海与陈独秀等发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并受陈委托,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任第一任书记。1922年曾参加孙中山护法斗争。1924年国共合作后,任国民党浙江省临时党部委员。1925年至1933年,先后在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和任教。其间曾被王明等诬为“江浙同乡会”、“反党小集团”头子,遭排挤打击。1933年去苏联远东地区任《工人之路》副总编。1935年被苏联共产党派遣回国,曾任新疆民众反帝联合总会秘书长,主编《反帝战线》杂志。王明、康生为消灭异己,诬他为“托派分子”,假军阀盛世才之手,于1937年12月逮捕,翌年6月转押苏联,旋牺牲于监狱。1962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俞秀松1899—1938浙江人。1925年10月派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和执教,任中共旅莫支部委员。1933年赴苏联远东伯力工作,任中文《工人之路》副总编。1935年5月被联共中央派到新疆工作,化名王寿成。任反帝会总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督办公署政训处副处长、航空学校和军官学校政治教官等职。主编《反帝战线》杂志,宣传全民抗战。后被王明、康生诬为托派。1937年夏被押送苏联后被害。1978年平反昭雪。 俞秀松1899—1938原名寿松,字柏青,化名王寿成。浙江诸暨人。1920年1月在北京参加工读互助团。1920年5月参加酝酿发起上海共产党组织。同年8月发起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书记。随之,又在全国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临时中央局书记。1925年10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任中共旅俄支部委员,毕业后曾留校任教。1927年考入莫斯科国际大学(即列宁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33年起,先后任《工人之路》副总编辑、新疆反帝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反帝战线》主编等职。1937年11月被王明诬陷参加托派被盛世才逮捕。1938年6月被押到苏联,在狱中折磨而死。1952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为其平反,颁发了烈士证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