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桃儿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桃儿七 【概况】: 异名 小叶莲(《中国药典》),鬼臼(《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鹅木塞(藏药名),蒿果(甘肃),铜筷子(陕西)。 基源 为小檗科桃儿七属植物桃儿七的根及根茎。 原植物 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emodii(Wall.)Ying(Podophyllum emodi Wall.ex Royle;P.emodi var.chinense Sprague)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状,横生;茎高25~30m,直径约8mm,上部有2~3叶。茎生叶具长柄,心脏形,直径约25cm,3或5深裂几达基部,裂片不再分裂或再3(2)裂达近中部,小裂片先端渐尖,叶下面有白色长柔毛,具长叶柄。花单生,先叶开放;萼片早萎;花瓣6,开张,倒卵形,白色、蔷薇红色,偶为粉红色,边缘波状,外轮的长3~4.5cm,宽2.5~3cm,内轮3个较小;雄蕊6,花丝向内弯,花药狭矩圆形;花柱短,子房有胚珠多数。 浆果卵圆形,红色。(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758页.图1516) 生境与分布 生山坡林下。分布于中国西北、西南。。 【生药】: 采集 春、秋季采挖根及根茎,去净泥土,晒干。 药材产于陕西、甘肃、西藏。 鉴别 性状 根茎横走结节状,长0.5~3cm,直径0.5~1cm,表面淡黄色或暗灰棕色,上端具茎痕或残留茎基;质硬。根数十条密生于根茎上,圆柱形,长10~30cm,直径2~3mm,上下粗细较均匀,表面棕褐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及根须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或黄白色,粉性,木部淡黄色。 气微,味苦、微辛。 以色棕褐、断面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为1列类多角形细胞,壁增厚。 下皮细胞1列,壁稍增厚,皮层宽广,均为薄壁细胞,内皮层明显。初生木质部5原型,与韧皮束相间排列。(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248页.图194) 理化 取样品粉末1g,加乙醇适量于沙氏提取器中提取至无色,回收乙醇至约1ml,吸取10μl点于硅胶G版上,以鬼臼脂素、山荷叶素为对照,以氯仿-乙酸乙酯(3∶2)为展开剂,展距18cm,喷50%硫酸乙醇液,加热,显红棕色斑点。(图见同上.249页.图195) 贮藏 置于干燥处。。【化学】: 含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槲皮素、飞燕草素及C21H22O8[1]、4-去甲鬼臼毒素(4-Demethylpodophyllotoxin)、鬼臼苦素(Picropodophyllin)、Podophyllotoxone、去氢鬼臼毒素(Dehydropodophyllotoxin)、鬼臼脂(Podophyllin)和山荷叶素(Diphyllin)[2,3]。又含Zn、Mo、Se等微量元素[4]。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670 [2] 中草药 1987;18(12)∶535 [3] 兰州医学院学报 1984;(4)∶15 [4]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4;20(3)∶130 【药理】: 抗肿瘤作用 桃儿七提取物之一鬼臼脂(Podophyllin)20mg/kg、40mg/kg ip每日1次连续8~12d,对小鼠ECA、S-180、HepA的抑制率分别为27~31%、27~32%和28~32%(P<0.05)。 其另一提取物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以4.5mg/kg和9mg/kg ip每日1次连续8~12d。对ECA、S-180,HepA,U14 4个瘤株的抑制率分别为33~42%,36~41%、31~42%和34~41%(P<0.05),给药组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兰州医学院学报 1984;(4)∶15。【药性】: 性味 苦,温。 ❶ 《陕西中草药》:“苦,微温。”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 风湿疼痛,咳喘,胃痛,跌打损伤。 ❶ 《陕西中草药》:“除风湿,利气血,止痛,止咳,调和诸药。治风湿疼痛,麻木,劳伤,跌打损伤,风寒咳嗽,月经不调,铁棒锤中毒等。”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或研末。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陕西中草药》:“治风湿性腰腿痛,筋骨痛:桃儿七、竹根七、长春七、钮子七、细辛各6g,伸筋草、木通各3g,羌活、苍术各9g。水煎服,黄酒为引。” 单方应用 ❶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跌打损伤,风湿性腰腿痛,胃疼:鬼臼根6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