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保护贸易政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保护贸易政策bǎo hù mào yì zhèng cèпротекционзм

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国际贸易活动采取干预和管制的基本立场,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给予优惠和津贴,奖励出口。“奖出限入” 是保护贸易政策的基本特征。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也不尽相同。
重商主义时期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它发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18世纪趋于衰落。其观点是只有金银货币才是财富,对外贸易是获取财富的源泉。为了积累国内财富,主张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扩大出口,限制进口。在重商主义晚期,执行了以下内容的保护贸易政策:
❶限制输入政策。禁止若干商品,尤其是奢侈品的进口; 课征保护关税,限制国外商品的进口。
❷促进出口的措施。对本国商品的出口,给与津贴; 出口退税; 禁止重要原料的出口,但许可自由输入原料,加工后再出口; 减低或免除关税; 实行独占性殖民地政策,使殖民地成为本国制成品市场和原料的供给地。
❸其他措施。保护农业,英国在1660—1689年间,通过若干法令限制谷物的进口,产生了谷物法; 英国政府通过职工法,鼓励外国技工的移入,以行会法奖励国内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1651年英国通过重要的航海法案,该法案规定,一切输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用英国船载运或原出口国船只装运,对亚洲、非洲及北美的贸易必须利用英国或殖民地的船只; 奖励人口繁殖,充裕劳工来源,降低劳工成本。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保护幼稚工业的贸易政策。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新兴的民族工业,抵制英国经济力量的侵入,一直采取保护贸易政策。其主要办法是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美国从19世纪初期就不断提高关税,1816年关税税率为7.5—30%。1824年平均税率为40%,1828年平均税率提高到45%。它使美国工业得以避免外国的竞争而顺利发展。
德国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新兴的产业为了避免外国工业品的竞争,使之能充分发展,便不断实施保护贸易措施。1879年,俾斯麦改革关税,对谷物、钢铁、化学品、纺织品等征收进口关税,并不断提高。1898年,又通过修正关税法,德国成为当时欧洲实施高度保护贸易政策的国家之一。
对德国执行保护贸易政策影响极大的是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的贸易理论。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的积极一面在于,其保护的对象以将来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为限,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也予以承认。换言之,他主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时期,而以自由贸易为最后目的,其保护也是有限度的,不是无限期的。其理论对经济不发达国家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超保护贸易” 政策,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盛行。在这一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以下特点: 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 国际经济制度发生巨大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市场矛盾进一步尖锐化,使超保护贸易政策发展到空前的规模。
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关税,实行外汇限制、数量限制; 同时,国家积极干预外贸,鼓励出口。
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是:
❶保护的对象扩大了。不但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的保护国内高度发展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❷保护的目的变了。其目的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❸保护转入进攻性。
❹保护的阶级利益以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利益转向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❺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❻组成货币集团。
1973—1974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自由化倾向于停顿,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产生。1980—1982年发生的战后最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新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进一步高涨,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❶非关税壁垒逐渐取代关税壁垒而成为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经过关贸总协定下的多轮关税减让谈判,世界各国的关税普遍下降,这使得关税限制进口的作用相对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加强的非关税壁垒。主要表现在: 非关税措施的利用范围不断扩大; 各种歧视性的非关税措施明显增多,非关税措施的项目、规则和实施程序进一步繁杂。
❷多国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主要是从经济、组织和精神上加强了鼓励出口的措施,以扩大商品出口。
❸被保护的商品和被限制进口的商品日益增多。如: 纺织品、服装和鞋,钢铁,电子产品,造船业,汽车,化工产品以及劳务等方面。
❹贸易摩擦不断加深并导致大规模的贸易战。
必须强调,近年来超保护贸易政策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强化非关税壁垒为重要特征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恶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导致它们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并严重危害它们的经济发展。总之,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受害者。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团结一致,揭露和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奋斗。

☚ 自由贸易政策   关税 ☛

保护贸易政策Protective Trade Policy

自由贸易政策的对称。国家对某些输入货物采取征收高额关税、实行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等限制措施,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津贴,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提高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政策。它始于15~16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随着西欧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政府为了扶植工场手工业,采取了鼓励扩大出口的措施,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起了积极的作用。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保护贸易政策,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帝国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超保护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垄断特征,它们为了维持国内垄断价格,以攫取垄断高额利润,除了继续采取各种关税壁垒外,还采取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在尽力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同时,采取各种鼓励扩大出口的措施。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竭力鼓吹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仍实行保护贸易的政策。西欧、日本也通过实行保护贸易政策,推动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美、日、欧为了争夺国际市场、转嫁经济危机,都强化了保护贸易政策,尤其是非关税壁垒的作用大大加强,并广泛实行差别关税等措施。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民族经济,保护本国市场,反对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控制,也实行了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与自由贸易政策相对立的对外贸易政策。指由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给予优惠或补贴,奖励出口。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奖出限入”。保护贸易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重商主义时期认为只有金银货币才是财富,对外贸易是实现财富的源泉,早期重商主义务求货币差额有利本国,严禁货币输出,国家垄断外贸;晚期重商主义力求贸易顺差,扶植出口产业,所实施的各种鼓励政策构成了保护贸易政策的雏形。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先进国家如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但德国和美国等后进国家为保护本国新兴的民族工业,一直采取以高关税为主的保护贸易政策。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被该时期特有的“超保护贸易政策”所取代,超保护贸易政策将传统的关税壁垒政策和各种非关税壁垒结合在一起,以达到独占国内市场和瓜分国外市场的目的。二战以后,保护贸易政策在贸易自由化的冲击下有了较大的变化,关税壁垒这一传统保护贸易措施的作用受到削弱,而非关税壁垒的作用逐渐加强,形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就关税壁垒而言,除对少数关键性商品征收高额进口税外,广泛实行的是较为灵活的差别关税,它易于进行贸易歧视。就非关税壁垒而言,进口限额、关税限额、自愿出口限制、有秩序销售安排等手段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此外,还出现了一些对内实行自由贸易、对外实行保护贸易的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等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组织。二战以后,许多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发展民族经济,打破发达国家的掠夺与控制,也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的对称。指国家广泛采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对本国商品出口给予优惠补贴等优惠的对外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资本主义初期,美、法、德及其他欧洲国家采用征收高额关税的措施,抵御英国商品占领本国市场。1929年~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严格限制进口的措施,高筑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保护本国的工业。在经历了战后长时期的自由贸易之后,70年代中期,新保护主义兴起。这次新保护主义有几个特点: (1) 限制进口的措施转向采用非关税壁垒。其中包括进口限额制、“自动”出口限额制、有秩序的销售安排、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进出口国家垄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进口押金制、最低限价制、技术标准、卫生检疫、包装标签等900余种措施,对商品进口限制很大。(2) 奖励出口的措施加强。在经济方面,各国向出口厂商提供各种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如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外汇倾销等; 办理出口信贷的国家银行还放宽信贷条件,多方予以优惠。在组织方面,国家设立各种促进出口的机构,积极为出口厂商提供国外市场信息,建立贸易关系,积极协助本国厂商向国外市场扩张。(3) 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性贸易壁垒。几个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实行商品自由流通,对外采用统一关税,形成区域性贸易壁垒。

☚ 保障条款   自由贸易政策 ☛
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Protectionism

“自由贸易政策”的对称。运用国家权力,通过高额关税及许可证制、外汇管制限制进口的措施,以保护本国市场、防止外国商品竞争的政策。始于15、16世纪重商主义时期。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主要通过高额关税,保护本国工农业。至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和自由竞争的加剧,渐为自由贸易政策所代替。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为维护国内市场的垄断价格和夺取国外市场,实行更严厉的保护贸易政策,一般称之为“超保护贸易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贸易自由化的总趋势下,随着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竞争力的消长,一些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和某些部门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 自由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 ☛

保护贸易政策

protective trade polic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