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保护地品种育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保护地品种育种breeding for cultivars under protection

利用作物种质资源对不同生态条件适应性的遗传差异,通过相应的育种途径,选育适于保护地栽培新品种的技术。因保护地生态环境特殊,栽培集约化程度高,对蔬菜品种性状有特殊的要求,需选育专用品种,以保证保护地蔬菜栽培高产、优质、低成本。
中国蔬菜保护地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因自然变异、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中国蔬菜资源中逐渐形成了一批适于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如适作囤韭栽培的北京铁丝苗、保定红根韭,适于早春覆盖栽培的张家口马蔺韭、天津大黄苗和汉中冬韭等,适于温室栽培的北京刺黄瓜,适于风障苇毛覆盖栽培的汶上刺黄瓜,适于早春大棚覆盖栽培的长春密刺黄瓜等。随着保护地面积的扩大,又相继育成适于温室,塑料大棚栽培的黄瓜、番茄、甜椒等新品种。19世纪初欧洲已形成温室生态型品种群。这在英国、荷兰和苏联发展较早,美国在这方面也发展较快。20世纪60年代后因能源危机,促使保护地育种以节能为主要目标。如日本保护地黄瓜主要采用低温下生长性能好的“青节成群”品种;为了改进品质,利用“夏节成”和“常磐系”品种,并以低温下生长势强的黑子南瓜作砧木,进行嫁接栽培。荷兰国立植物育种研究所(IVT)则注重选育适于冬季低温下生长的温室黄瓜品种,要求育成的品种能适应12~15℃夜温,可节约能源30~40%。
保护地品种性状构成 根据保护地的生态特点,其专用品种一般应具备以下性状:❶对低温或高温的适应性。保护地生产多在深秋或冬、春季节进行,为了减少能耗,要求能在低温下生长发育和形成较高的产量。春季塑料大棚覆盖栽培后期,常出现32℃以上高温,影响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故还需注意品种对高温的适应性,以保持其较高的净同化率。
❷耐弱光性。
❸抗病性。保护地栽培因低温高湿、高温高湿、弱光、通风不良、轮作困难等,利于病原物生存和传播。如多种蔬菜的枯萎病、黄萎病和疫病等土传病害,瓜类蔬菜的霜霉病、白粉病,茄果类蔬菜的叶霉病、早疫病、病毒病等易发生危害。因此,应注重抗病性品种的选育。
❹单性结实性。保护地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气流平稳,昆虫少,低温弱光,常使一些异交和常异交蔬菜授粉不良,自花授粉蔬菜也表现落花多,座果率低。因此,要求较强的单性结实能力和较高的天然座果率。
❺株形结构。保护地品种的株形应有利于群体的通风透光和便于管理。一般要求株形紧凑,叶片较小,叶量不宜过大,节间长度适中,分枝较少,呈半直立型等。瓜类蔬菜还需注意结瓜习性,要求主侧蔓结瓜、节成性强。
❻产品的商品性。保护地蔬菜产值高,商品性强,对于产品的形状、大小、色泽要求较严。黄瓜要求瓜把短,果实端直,颜色鲜绿,果肉厚,心室小,种子发育缓慢: 番茄要求果形整齐,着色均匀,果脐小等。同时,均需注意品种具有较好的营养品质。
育种特点 保护地品种选育属生态育种。虽然育种目标涉及性状组成较多,但均以生态适应性为主。因此,原始材料观察比较、性状鉴定和后代选择一般均应在相应的保护地生态环境下进行,以利于各育种材料性状的充分表现,并区别其遗传变异与环境饰变。收集原始材料应注意其来源与生态类型,也要重视收集有关性状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露地栽培品种资源。例如黄瓜中的华南系统,多表现在低温下生长发育能力较强,而华北系统一般品质性状较好。如番茄中一些能在10℃以下发芽的品种,多数来自寒冷地区,其中有的可在4~8℃下发芽。为育成节能品种,要加强对不同种质在低温弱光下茎叶生长、花芽分化和座果率等性状的鉴定比较。如番茄座果的适宜夜温一般仅限于15~21℃,但“冷结”、“北早”和“博尼塔”番茄品种等都能在较低温度下座果。单性结实性可通过授粉与不授粉品种间的结果差异鉴定。抗病性除了利用保护地自然发病比较以外,应尽可能进行人工接种鉴定。为了达到温室产品整齐度的要求,已广泛利用一代杂种。其他育种程序、途径和方法与露地品种选育基本相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