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保护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保护主义有关法的效力范围的一种原则。该原则主张在确定法律,尤其是刑法的效力范围时,应以保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对于损害本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行为,不论行为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他们在本国领域内或本国领域外,都可以适用本国法律。同许多国家一样,中国在刑事立法中也采用了有限制的保护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保护主义又称“保护原则”、“自卫原则”。不论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发生在何地,也不论犯罪人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人以及其身在何处,只要其犯罪行为侵害了本国国家或公民的利益,那么就一律适用本国刑法。解决刑法地域效力范围的一个原则。目的在于解决属地主义和属人主义均不能解决外国人在本国境外侵害本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问题。但是由于境外犯罪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牵涉到外国的国家主权与不同的法律制度,因此如果完全适用这一原则也有困难。故而各国刑事立法在采用这一原则时,往往又给予某些限制。中国刑法也是如此,参见 “刑法对人的效力”。 保护主义Protectionism为保护国内产品,使其能与国外低成本商品竞争而对国外进口商品课以关税的国家政策。从理论上讲,关税给国内经济带来的损失要大于收益。因为它迫使人们购买国内受保护的高价商品,从而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如果取消关税,有些原受保护产业的人力、财力、物力会流向其他产业,转产企业的业主及员工在过渡期就会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部分企业及个人在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较小,而且在理论上国家有能力对其进行补偿。广大社会公众则会从进口的低成本商品中受益。尽管如此,保护主义者仍然认为保护主义政策可以在一些非经济领域给国内带来好处。例如,它可使国内产业多样化,可增强民族精神;在政治上,保护主义政策可保证政治家们获得选票;此外,保护主义还有深层的心理学、生物学的“必要性”。 保护主义 保护主义protectionism贸易保护主义专指发达国家为争夺世界市场而采取的损人利己的贸易政策,有时又称为“超贸易保护政策”或“侵略性的保护贸易政策”,以区别于发展中国家为扶持本国幼稚工业、维护民族经济的平稳发展而采取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 贸易战 最优关税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