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俗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俗乐

俗乐

古代泛指各种民间音乐,相对“雅乐”而言。源出《孟子·梁惠王》,中有“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之句。隋、唐、宋时的燕乐,也可称为俗乐。《新唐书·礼乐志》:“凡所谓俗乐,二十有八调……皆从浊至清,迭更其声,下则益浊,上则益清,慢者过节,急者流荡。其后声器浸殊, 或有宫调之名, 或以倍四为度,有与律吕同名,而声不近雅者。其宫调乃应夹钟之律,燕设用之。”

☚ 雅乐   燕乐 ☛
俗乐

俗乐

泛指古代各种民间音乐,与“雅乐”相对而言。并兼指宫廷宴会演奏的“燕乐”和“散乐”(百戏),也包括胡乐。唐宋间燕乐、俗乐、胡乐并称,见《乐府杂录》、《新唐书·礼乐志》、《梦溪笔谈》、《宋史·乐志》等。《文献通考》“乐考十九”云:“自周陈以上,雅、郑淆杂而无别。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至唐更曰部当。”又云:“旧制:雅、俗之乐皆隶太常。元(玄)宗精晓音律,以太常礼乐之司不应典倡优杂伎,乃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右骁卫将军范安及为之使。”

☚ 雅乐   清商乐 清乐 ☛
俗乐

俗乐

通常泛称各种民间音乐。同“雅乐”相对:雅乐指用于宫廷仪式的先王之乐,俗乐指用于娱乐的世俗之乐。如《孟子·梁惠王》:“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在汉魏晋南北朝,俗乐包括相和歌、吴声、西曲和各地民歌。在隋唐时代,俗乐常被称作“胡夷里巷之曲”。宋代俗乐除民歌外,兼包诸宫调、鼓子词、唱赚、陶真等说唱音乐。俗乐用于宫廷宴享时,称为“燕乐”。故在特定条件下,“俗乐”一名并不兼指一切民间音乐。例如《新唐书》所谓“俗乐二十八调”,实以俗乐指隋唐燕乐。又如蔡元定《燕乐书》所说俗乐的“七声高下”,亦非燕乐所用的一切音阶,而指清商音阶,即南北朝时的俗乐音阶。唐宋时的俗乐,为词调音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音乐素材。

☚ 清商乐   鼓吹乐 ☛

俗乐;雅乐

○俗乐sú yuè

(名)古代对民间音乐、外来音乐和散乐(百戏)的泛称:~流行|演奏~|唐玄宗时,设教坊以掌~。

●雅乐yǎ yuè

(名)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时所用的舞乐:~的典范|以先王之乐为~|历代帝王循例制作~,以歌颂本朝功德。

各地的音乐

各地的音乐

我国传统的音乐:国乐
民间音乐:民乐 俗乐 郑音 郑奏
古代少数民族的音乐:鞮鞻
南方的管弦音乐:楚管蛮弦
福建民间音乐:南乐
宫廷音乐:云韶
帝王宫殿上的音乐:凤韶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时所用的舞乐:雅乐
庙堂音乐:金奏 庙乐 金石乐
军中音乐:军乐 军声 钲歌
军队胜利凯旋所奏之乐:大凯 大恺
庆祝作战胜利的军乐:恺乐
欧美音乐:西乐

☚ 演奏的音乐   优美的音乐 ☛
俗乐

007 俗乐

也称“世俗之乐”,泛指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孟子·梁惠王》:“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可见世俗之乐是与先王之乐(雅乐)相对而言的。俗乐用于宫廷宴享时,称为燕乐。故后世称谓中有以“俗”代“燕”的,如《新唐书·礼乐志》:“凡所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实指隋、唐燕乐; 也有“俗”、“燕”兼指的,如《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一(开元二年正月):“旧制,雅俗之乐皆隶太常。上精晓音律,以太常礼乐之司,不应典杂伎,乃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

☚ 燕乐   法乐 ☛

俗乐

“雅乐”的对称。中国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

俗乐

俗乐

泛指我国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天子、诸侯宴饮宾客时演奏的燕乐(宴乐)和散乐(百戏)等。历代俗乐乐曲种类繁多,唐代宫廷重俗乐而轻雅乐,玄宗时,专设“教坊”管理宫廷俗乐的官署,负责音乐、歌唱、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和演出等事务,另辟“梨园”和宜春院教练俗乐乐工,并有舞姿文雅的“坐部伎”(乐工坐在堂上演奏,舞者3~12人)和音量宏大的“立部伎”(乐工立在堂下演奏,舞者60~180人)之分。宋、元两代也有教坊,明代为教坊司,隶属礼部,直至清代雍正时才废。

☚ 雅乐   京剧 ☛
000046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