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古典文学
俄国古称罗斯,国家的形成较晚,公元8世纪末才出现以基辅为中心的基辅罗斯国,至15世纪下半叶 (1480年以后)逐渐形成以莫斯科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俄罗斯。俄国文化发展也较晚,9世纪开始有文字,10世纪末产生笔录文学。从此时起俄国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古代 (10—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
古代文学在漫长的岁月中,除了12世纪末出现过俄国古典文学的明珠 《伊戈尔远征记》 外,再无其他足以称誉世界的名著。这与外族的入侵也有关系。蒙古人统治罗斯长达两个半世纪之久 (1240—1480),对其经济和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自然也不能留下什么重要的作品。
18世纪的文学具有过渡的性质,一方面是出现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批知名的作家,如罗蒙诺索夫、杰尔查文、冯维辛、卡拉姆津、拉季舍夫等,以及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格里鲍耶陀夫、克雷洛夫,另一方面是文学还有待于形成民族的独特性,赶上西欧近代文学的水平。因而它加速探索,努力建立一种摆脱模仿、力图具有民族性的文学。其发展过程是把西欧文学流派的诸种武器统统拿来使用,一旦发展某种流派不适合俄国需要,就迅速抛弃,再找新的,直至找到最适于发展俄国文学的武器,把它掌握起来,加以运用和发展。西欧17世纪以来几百年间先后出现的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感伤主义、浪漫主义诸流派,俄国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都先后试过了。最后在19世纪30—40年代才选中批判现实主义,让它成为发展俄国文学的有力武器。
19世纪是俄国古典文学成就最高的时期。自从18世纪彼得大帝实行改革以后,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有了全面的发展,文学也在探索民族独特性的道路上突飞猛进,到19世纪大发异彩,犹如由“侏儒” 一下子变成 “巨人”。其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9世纪30—40年代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阶段。由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所写的诗歌,尤其是诗体小说 《叶甫盖尼·奥涅金》 成了俄国文学的典范,被称为 “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主人公奥涅金在俄国文学史上开了“多余的人” 形象的先河,后起的作家莱蒙托夫在 《当代英雄》、赫尔岑在 《谁之罪?》 等小说中相继仿效。果戈理则在剧作 《钦差大臣》 和小说 《死魂灵》中加强了俄国文学的批判倾向,被认为是俄国写实派的开山祖师。普希金和果戈理的创作还首创了写 “小人物” 的传统。别林斯基从理论上阐明前两人的文学成就及其创新意义,奠定了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础,促成 “自然派” 的出现,从而使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终形成。
19世纪50—60年代俄国文学迅速繁荣起来,在小说、诗歌、剧作和理论领域成果纷呈,人才辈出。屠格涅夫在文学的各种体裁上都有突出成就,成了文学繁荣的标志,特别是长篇小说,既有写 “多余的人” 形象的 《罗亭》 和 《贵族之家》,又有塑造 “新人” 的 《前夜》 和 《父与子》,为俄国文学最先赢得了世界声誉。车尔尼雪夫斯基的 《怎么办?》、冈察洛夫的 《奥勃洛摩夫》、托尔斯泰的 《战争与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罪与罚》 等小说都为当时繁荣的文坛大添光彩。同时,还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剧作的成就《大雷雨》 等,涅克拉索夫在诗歌上的贡献 《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理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文学批评。
在19世纪70—90年代,俄国文学开始走向高峰,托尔斯泰继 《战争与和平》之后,又写出 《安娜·卡列尼娜》 和 《复活》 等小说,达到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陀思妥耶夫斯基以长篇小说 《卡拉马佐夫兄弟》 等一系列作品表现了他的“虚幻的现实主义” 特色,契诃夫则以大量的短篇小说体现了“日常生活的现实主义”。至此,俄国文学已呈现出批判现实主义的各种形态,发展到了极致。直到20世纪初文学的进程才发生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