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运动技能形成的方法
运动技能形成的快慢主要受动作技术特点、学生自身特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从生理学角度,促进运动技能形成的方法有:
充分利用多种感觉机能的作用: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多种感受器传入体内外信息,再通过大脑皮质的分析、综合,感知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以矫正错误动作,建立和强化正确动作。在感知过程中,需多种感觉机能的作用及其相互配合,其中本体感觉对运动技能的形成尤有特殊意义。因为,人体各种动作都是通过肌肉舒缩和关节屈伸来实现的,而本体感受器正是感受肌肉和关节的运动情况,向大脑皮质传递信息,使其能及时、准确地调节肌肉的运动,这是形成运动技能的基础。同时,其他多种感觉可协同本体感觉的作用,以全面感知身体的运动情况。所以,充分发挥多种感觉机能的作用可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❶利用视觉的作用。通过视觉可感知身体的形象和运动,这些视觉信息在运动技能形成中具有一定作用,尤其对体操、武术、举重等项目更为重要。在学习动作时,可对着镜子练习,以便及时地发现和纠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又如在掌握跳远的起跳点时,于适当位置设置明显标记,以强化合适的起跳时机。
❷利用听觉的作用。形成运动技能可借助于听觉来控制动作的发力时机和节奏。如在投掷、举重等项目中,往往用击掌或呼叫作为发力信号,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时机。在有些项目中用节奏明快的音乐来调节动作频率,形成动作节律,均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
❸利用位觉的作用。体操、跳水等项目运动员在空中完成翻腾或旋转动作时,要求运动员有很高的空间位置感觉能力,只有对空间和时间有精细的感觉,协同本体感觉向大脑皮质反馈信息,才能适时、准确地在空中完成复杂的动作。有时体操、跳水运动员为尽快掌握空中动作,往往先降低高度或用保护带,反复练习,其主要目的就是让运动员体会和建立正确的空间位置感觉,促进运动技能形成。
❹利用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在某些运动技能形成中也有一定作用。如皮肤的触觉感受器可感觉迎面空气压力的大小,据此调节骑车或跑步时身体的倾斜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指教师利用心理学、教育学方法,使学生的大脑皮质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研究表明,大脑皮质适宜的兴奋性是建立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而皮质兴奋性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若兴奋性过高,兴奋易扩散,难于集中;兴奋性过低,暂时神经联系不易接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爱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提出适当的要求,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神经活动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为形成运动技能提供适宜的生理条件。
充分利用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形象刺激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如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观摩优秀运动员的表演、录像或图解等,可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并获得清晰的动作印象,这是学生掌握动作的基础。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多采用直观性教学方法更为重要,因为他们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尚不完善。在利用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同时,应注意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如教师在作示范或让学生观摩时,应辅以语言讲解,描述动作的细节及动作间的连接,解释重点、难点和掌握动作的要领及注意事项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避免错误动作。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也可用“做得对”、“好”等语言来强化正确动作。还可让学生回忆或用语言叙述动作过程,分析自己或他人所做动作的优缺点、谈体会等方法,使其认识更加明确和深化,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巩固和完善。
消除学生畏难、胆怯的心理:在学习难度大或容易受伤的动作时,学生常常产生的畏难、胆怯的心理障碍,不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做动作时过于紧张,容易出现失误或受伤。教师应设法使学生消除这种消极心理,如通过思想工作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先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再逐渐过渡到正规动作;练习时加强保护措施,如使用保护带、海绵沙坑、弹网或教师对学生的直接保护等,都可使学生克服畏难、胆怯的心理,有助于形成运动技能。
充分利用运动技能间的积极影响:在一些不同运动项目或动作技术间,由于某些环节相同或相近,练习中会产生相互影响。这些影响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表现在同时或先后学习的两种或数种运动技能可彼此促进,如学会了双杠前摆上动作后,就较容易掌握吊环前摆上动作。消极影响表现在同时或先后学习的两种或数种运动技能可彼此干扰,如掌握了单杠挂膝上动作后,常对学习骑上动作产生不良影响。在教学中,应注意利用运动技能间的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学习新动作时,讲解一些已掌握动作同新动作间的联系,诱导学生利用运动技能间的积极影响;同时解释新动作与有关动作的差别,促进分化抑制,消除运动技能间的消极影响。
促进运动技能形成的方法Cujin yundong jinengxingcheng de fangfa
运动技能形成的快慢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以技术动作特点、学生的水平及教学方法最为重要。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这些影响因素,采用适宜的方法使学生尽快地掌握运动机能。从生理学角度应采用以下方法:
利用各感觉机能加强肌肉本体感觉 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多种感觉信息,通过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机能,才能感知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以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在感知过程中,固然需要多种感觉机能的共同作用,但其中肌肉的本体感觉尤为重要。因为人体各种活动都是通过肌肉收缩与舒张而实现的,而肌肉本体感觉正是感知肌肉活动情况,向大脑皮层输送信息,以便准确而又及时调节肌肉活动,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但是,肌肉本体感觉的特点是很不准确,需要靠其他感觉机能的帮助来加强其准确性。所以,利用其他感觉机能加强肌肉的本体感觉,对形成准确的运动机能具有重要作用。
❶利用视觉机能加强肌肉的本体感觉。如对着镜子练习舞蹈动作,就是利用视觉机能以加强肌肉本体感觉的例子。
❷利用听觉机能加强肌肉的节律感,对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也有一定作用。如体育教师用击掌或呼叫作信号,使学生掌握准确地发力时机;用节律明快的音乐,控制动作频率等,均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
❸用皮肤的触觉机能有助于加强肌肉的空间感觉机能。例如,在腿上固定一竹圈限制学生打水的角度就是典型的例子。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运动机能形成的过程就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研究证明,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是建立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而皮层的兴奋性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若兴奋性过高,则大脑皮层处于兴奋扩大状态,难以形成准确的运动技能;若兴奋性过低,则皮层的暂时神经联系难以拓通,使运动技能形成的较缓慢。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对更快更准确地形成运动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形象刺激是建立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如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观摩优秀运动员的表演等,可使学生获得明确的动作概念,这是学生掌握动作的基础。由于小学生的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所以注意形象化教学对促进其掌握运动技能至关重要。在充分利用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同时,还要注意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例如,在教师示范或让学生观摩的基础上,还应辅以语言讲解,通过描述动作的细节及重点和难点,使其进一步明确动作概念。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还应让其回忆或用语言叙述完成动作的过程,分析自己或他人完成动作的优缺点,这样更有利于运动机能的形成。
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 在学生难度较大的动作时,学生往往易产生畏难或害怕心理。这不仅不利于运动机能的形成,而且还易发生伤害事故。教师应通过降低动作难度,或通过做思想工作,加强保护帮助,使其树立信心,克服害怕心理,从而进行大胆地练习。
充分利用运动技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动作之间,由于某些环节的相同或近似,所以它们之间会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则是消极的。积极影响表现在先后学习的运动技能可互相促进,如学会了双杠前摆上动作之后,就能较容易地掌握吊环的前摆上。消极影响表现在先后学习的运动技能之间可相互干扰,如先学习单杠的挂膝上动作,常对掌握骑上动作产生不良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运动技能之间的积极作用,消除其不良影响,以使学生尽快掌握运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