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痈病证名。 ❶即血疝。见《儒门事亲》卷四。《证治准绳·杂病》: “血疝,其状如黄瓜在小腹两傍、横骨两端约中,俗云便痈,得于春夏重感大燠,劳于使内,气血流溢,渗入脬囊,留而不去,结成痈肿。”治宜和血散瘀为主。可选用导水丸、桃仁承气汤、抵当汤等方。参见疝、血疝条。 ❷即妇人𤵄痃。详该条。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四。 便痈biàn yōng《本草纲目》虫部第43 卷鲮鲤(1)。病名。即血疝之俗称,出《儒门事亲》卷二。 ❶血疝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因瘀血内结少腹而致。症为小腹结痛,硬满有形,甚或大便秘结而黑,小便自利,月经不调等。宜温通逐瘀,用少腹逐瘀汤或桂枝茯苓丸。 ❷见《寿世保元》卷五。指阴囊外伤后形成的血肿。 ❸见《儒门事亲》卷四。即便痈之俗称,治宜异水丸、桃仁承气汤。 ❹《医宗金鉴》卷四十二:“有谓血疝者,其证即便毒鱼口也。”初起微热不红,寒热往来者,宜荆防败毒散,气郁而烦躁口渴者,宜山甲内消散;溃后宜八珍汤、补中益气汤,外用五色灵药,兼琥珀膏、万应膏,生肌收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