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依赫瓦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依赫瓦尼阿拉伯语音译,意为“遵经派”。又俗称“新兴派”或“新新派”,与格迪目(老派)、苏非主义门宦(新派)相对。19世纪末由甘肃河州东乡族著名阿訇马万福赴麦加朝觐留学归来后创立。该派受沙特阿拉伯瓦哈比派思想影响,结合中国伊斯兰教的实际,提出“凭经行教”、“遵经革俗”,“一切回到《古兰经》去”的复古主张。反对异端,反对苏非派对圣徒、圣墓的崇拜,改革自认为与经训不符的习俗。该派在新疆回族穆斯林中存在。 依赫瓦尼 依赫瓦尼中国伊斯兰教教派。“依赫瓦尼”阿拉伯文意为“兄弟会”。因产生时间较晚,被称为新教、新兴教、新兴派; 又因创导“凭经行教”、“尊经革俗”,故又称遵经派、圣行派。19世纪90年代马万福 (1849—1934) 创建于河州 (今甘肃临夏)。1888年马万福去麦加朝觐,游学,受瓦哈比派的影响,1892年回国后联络河州知名的“十大阿訇”,创立此派。基本特征为: 尊经、革俗、反对异端。主张只“认主、顺圣、尊经”; 严格履行五功; 反对崇拜教主、拱北; 反对崇拜圣徒、圣墓。反对宗教神职人员以诵经方式从中牟利,反对大规模铺张浪费的祭祀活动。20世纪40年代,在甘肃、青海、宁夏地方势力的支持下,成为上述地区有影响的教派,并在河南、山东、河北、新疆等部分地区得到传播。马万福逝世后,分成两派:一派以尕苏个哈吉为首,恪守原宗旨,称为“苏派”或“一抬”,居多数; 另一派以尕白庄阿訇马德宝为首,不执着于原宗旨,称“白派”,因其主张礼拜时三抬手,又称“三抬教”,自称“赛来非耶” (前三辈) 派,即只承认“前三辈” (穆罕默德的门弟子、再传弟子和三传弟子) 所奉行的教义、教律,主张男子蓄发,妇女必须带面纱,属少数派,主要分布于甘肃临夏及陕西等地区。 ☚ 依禅派 净仪 ☛ 依赫瓦尼 依赫瓦尼中国伊斯兰教教派。“依赫瓦尼”系阿拉伯语音译,亦译“伊合瓦尼”、“伊黑瓦尼”,原意为“兄弟”。清末民初,以甘肃河州东乡族阿訇马万福(又名马果园)为首的“十大阿訇”,受阿拉伯新兴的瓦合比运动的影响,针对中国伊斯兰教的所谓“弊端”,积极倡导“凭经立教”、“遵经革俗”,要求穆斯林“一切回到《古兰经》中去”,得到部分穆斯林的支持,逐渐形成独立教派。该派自称“遵经派”,又被称为“革新派”、“新兴派”、“新兴教”。依赫瓦尼奉行严格的一神教义,反对圣徒、圣墓崇拜;主张无条件遵行基本功修,强调遵从圣行;反对诵经取酬,用钱为死者“转费达”(赎罪仪式),主张革除一切不合教法的礼仪、习俗;主张“中阿并重”的经堂教育,提倡用汉语讲经。该派无统一的宗教组织,无教主和首领,实行互不隶属的单一教坊制。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区。 ☚ 苏非派 依禅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