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使用价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使用价值shǐ yòng jià zhí

物品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1929年陶春华《社会主义纲要》第四章:“使用价值是对于商品说的,就是每件商品都有他的使用的价值。”

使用价值shǐ yòng jià zhíпотребтельная стóимость;стóимость потреблéния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shǐ yòng jià zhí ← → jiāo huàn jià zhí

使用价值:物品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大米能充饥等。
交换价值: 某种商品和另一种商品互相交换时的量的比例,如一件衣服能换20斤粮食,20斤粮食就是一件衣服的交换价值。
【例】 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煤不但可以用作燃料,而且可以当作工业生产的原料。(于光远 苏星主编:《政治经济学》) 这种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不过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同上)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shiyong jiazhi

参见“商品二因素”。

☚ 商品二因素   价值 ☛

使用价值

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如粮食能充饥,衣服能御寒等。是商品的二因素之一。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及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Use Value

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的效用,如粮食能充饥,衣服能御寒。物的效用由其自然性质决定,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经验积累使人们逐渐发现物的多种效用及其使用方法。如煤的使用价值,从最初只当做燃料,发展到用以炼焦和提取化工原料等。使用价值是形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二因素之一。

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参见“商品二重性”。

使用价值

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是与价值相对称的商品二因素之一。物品的效用,是由它的自然性质决定的。各种有用物,有不同的属性,因而有不同的效用; 同一有用物,有多种属性,因而有多种效用。如煤可以当作燃料,又可以当作化工原料。发现物的不同属性及其使用方式,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和经验积累的结果。
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和消费中才能实现。它在任何社会条件下,都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本身不体现生产关系。非商品的一般物品及用于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或为他人生产但不经过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价值。只有作为商品的劳动产品,才既具有价值,又具有使用价值; 只有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的价值才能为交换中的另一方所承认。因此,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

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该种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

☚ 价值   交换价值 ☛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Value in Use

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每一个商品都有两重性: 使用价值与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关于使用价值的争论始终围绕着两个核心: 第一,使用价值概念表述是否存在释义矛盾; 第二,价值决定体系中是否包含使用价值。
古典经济学家更多地强调使用价值是物的自然属性,在一些情况下,甚至直接定义为物本身。同时他们又将使用价值与效用看成是同一概念。斯密 (Adam Smith) 的表述是最典型的,“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思,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它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 (斯密,1972,P. 25)
而效用一般是指愿望,纯属主观概念,与物的客观属性无关。
因此概念释义矛盾产生了: 使用价值(效用) 到底是使用者头脑中的感觉,还是物品或服务具有的特性?
在对效用的理解上,斯密曾提出效用存在客观基础之说,即效用是指“客观的、生物学的或道德上的用处”,“有用的并不意味着产生主观满足,而是客观上有用” (哈奇森,1992,P. 35)。既然是客观上 “有用”,那么必然存在客观上的标准衡量“有用” 的程度。但在现实中,物是否有用及其有用性大小的判断是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条件下作出的,差别之大足以对客观标准的存在构成质疑。退一步讲,即使真的存在一个标准,它也很可能是人为规定的,因此马歇尔指出斯密的缺点在于“把他自己作为评定什么东西对他人有用的判定人,而引起了不必要的混淆” (哈奇森,1992,P.35)。
马克思也曾经注意到了这一矛盾,在 《资本论》第1卷中,马克思一方面强调使用价值是物的客观属性,同时又认为使用价值只有同人的消费或使用相联系才能实现。
效用价值论的先驱们对释义矛盾作了另外的解释: 首先他们沿用了斯密的定义; 其次他们强调使用价值(效用) 的主观性质,认为物的自然属性服从人的主观需要; 最后将使用价值归结为总效用,而用边际效用解释交换价值。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使用价值是否参与价值决定是不同价值理论的区分依据。作为劳动价值论的代表人物,无论是李嘉图还是马克思都把价值纯粹归结为劳动量,使用价值仅仅表现为价值的物质前提,从而在价值决定体系中完全被抽象掉了。效用价值论则作出了不同解释。从穆勒 (J. Mill) “买主对一件东西的效用的估价就是他的交换价值的极限”,到萨伊(J. B. Say) “劳动并不创造物而是创造效用”,再到杰文斯 (Jevons) “价值完全依靠效用”(伊特维尔,P. 836~839),这些论述给出了一条清晰的线索——价值由效用 (使用价值) 决定。
国内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还表现在对《资本论》 第1卷、第3卷中分别表述的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解上,单纯强调价值由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时,则价值量大小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如果价值由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或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则社会总的使用价值量又是价值量的基础。

☚ 价值   交换价值 ☛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

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有用性,通常指对人们有用的物。是社会财富一般的、共同的属性,有自然物和劳动产品两种存在形式。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物的有用性由它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属性决定。每一种有用物都有多种属性,有多种效用。只有具备相同属性的使用价值,才能比较它们的效用大小。使用价值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生产的共同点。使用价值是人们在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的载体,不同形式的劳动决定劳动产品的不同使用价值。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价值总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使用价值量的主要方法。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之一。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和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本身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直接为生产者自己消费而是为别人和供社会消费的使用价值,即社会使用价值。

☚ 价值   交换价值 ☛

使用价值

use valu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