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作物缺铜诊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作物缺铜诊断diagnosis of copper deficiency for crop

根据作物症状表现、植株和土壤化学分析,判断作物是否缺铜及其程度的技术。
症状
一般表现为顶端枯萎,节间缩短;叶尖发白,叶片变窄变薄,扭曲;繁殖器官发育受阻、裂果。不同作物症状有差异:❶麦类作物病株上位叶黄化,剑叶尤为明显,前端黄白化,质薄,扭曲披垂,坏死,不能展开,称“顶端黄化病”。老叶在叶舌处弯折,叶尖枯萎,呈螺旋或纸捻状卷曲枯死。叶鞘下部出现灰白色斑点,易感染霉菌性病害,有称“白瘟病”。轻度缺铜时,抽穗前症状不明显,抽穗后因花器官发育不全,花粉败育,导致穗而不实,又称“直穗病”。至黄熟期病株保持绿色不褪,田间景观常黄绿斑驳。严重时,穗发育不全,畸形,芒退化,并出现发育程度不同的大小不一的麦穗;有的甚至不能伸出叶鞘而枯萎死亡。在新垦沼泽泥炭土上种植禾谷类作物如麦类容易缺铜,特称“开垦病”或“耕垦病”(reclamation disease)。
❷柑橘、苹果及桃等果树常发生“枝枯病”或“夏季顶枯病”(summerdieback)。其特点是叶片失绿畸形,嫩枝弯曲,树皮上出现胶状的水泡状皮疹,呈褐色或赤褐色,逐渐向上蔓延,并在树皮上形成一道道纵沟,且相互交错重叠。雨季时流出黄色或红色的胶样物质,幼叶变成褐色或白色,然后落叶,枯枝。有时果实的皮部也流出胶样物质,形成不规则的褐色斑疹,果实小、易开裂、易脱落。
❸豆科作物新生叶失绿、卷曲,老叶枯萎,易出现坏死斑点,但不失绿。蚕豆的形态特征是花由正常的鲜艳红褐色,变为暗淡的漂白色。甜菜、蔬菜中的叶菜类也易发生顶端黄化病。
敏感作物主要为燕麦、小麦、大麦、玉米、菠菜、洋葱、莴苣、番茄、苜蓿和烟草,其次为白菜、甜菜,以及柑橘、苹果和桃等。
易发条件
主要有:❶含铜量低的土壤。如花岗岩、钙质砂岩、红砂岩以及石灰岩等母质发育的土壤。
❷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如泥炭土、腐泥土、褐色森林土。
❸炎热干旱季节,特别是在沼泽泥炭地区,经排水后的新垦荒地。
❹表土流失强烈的土壤。
❺pH值高于7.0以及低于4.5的土壤。
❻氮、磷、锌以及铝、铁、锰、钼含量高的土壤。
形态诊断
根据作物的外部症状进行判断,对新垦泥炭土地区的禾谷类作物“开垦病”,以及麦类作物的“顶端黄化病”,果树的“枝枯病”均容易识别。
植株诊断
一般作物含铜范围5~30毫克/千克,成熟叶片含铜<2~5毫克/千克时,可能出现缺铜。但同一作物随取样的生育期及器官不同的不同,如大豆苗期叶片含铜<12毫克/千克,结荚期叶片15毫克/千克,成熟期叶片及茎秆分别13毫克/千克及7毫克/千克为缺铜。柑橘叶片<4毫克/千克为缺铜,5~6毫克/千克为正常。麦类不实的叶片含铜1.5毫克/千克,正常结实的植株叶片含铜>3.0毫克/千克。据水野直治[日]研究,小麦缺铜植株含铁增高,且呈显著负相关,提出Cu/Fe<0.008为缺铜。
土壤诊断
土壤有效铜含量与作物含铜关系良好,提取剂不同临界值不同,在酸性和中性土壤上普遍采用0.1摩尔/升的HCl提取。在石灰性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上,多采用螯合剂DTPA提取。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提出,土壤有效铜缺乏的临界值为0.1摩尔/升的HCl提取铜<2.0毫克/千克,DTPA提取铜<0.2毫克/千克。澳大利亚提出棉花缺铜的临界值为DTPA提取铜<0.3毫克/千克。
组织化学与酶学诊断
❶铜能活化多酚氧化酶,提高木质化程度。当加入酸性间苯三酚后,木质化部分变红色,从红色的深浅说明木质化程度的强弱,可作为缺铜程度的辅助诊断。
❷铜是抗坏血酸氧化酶的组成,能加速抗坏血酸的氧化。作物生长与该酶活性的关系比叶片中含铜量的关系更密切。因此测定叶片中抗坏血酸酶的活性强弱,也可进行田间作物缺铜的辅助诊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