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缺钼诊断diagnosis of molybdenumdeficiency for crop根据作物症状、植株和土壤分析,判断作物是否缺钼及其程度的技术。 症状 一般表现叶片出现黄色或橙黄色大小不一的斑点;叶缘向上卷曲呈杯状;叶肉脱落残缺或发育不全。不同作物的症状有差异:❶十字花科作物如花椰菜缺钼,出现特异症状“鞭尾症”(whip tail)。先是叶脉间出现水渍状斑点,继之黄化坏死,破裂穿孔,孔洞继续扩大连片,叶子几乎丧失叶肉而仅在中肋两侧留有叶肉残片,使叶片呈鞭状或犬尾状。萝卜缺钼时,也表现叶肉退化,叶裂变小,叶缘上翘,呈鞭尾趋势。 ❷柑橘呈典型的“黄斑症”(yellow spot)。叶片脉间失绿变黄,或出现橘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缘卷曲、萎蔫而枯死。首先从老叶或茎的中部叶片开始,渐及幼叶及生长点,最后可导致整株死亡。 ❸豆科作物叶片褪绿,出现许多灰褐色小斑并散布全叶,叶片变厚、发皱,有的叶片边缘向上卷曲成杯状,大豆常见。 ❹禾本科作物仅在严重时才表现叶片失绿,叶尖和叶缘呈灰色,开花成熟延迟,籽粒皱缩,颖壳生长不正常。 ❺番茄在第一、二真叶时,叶片发黄,卷曲,随后新出叶片出现花斑,缺绿部分向上拱起,小叶上卷,最后小叶叶尖及叶缘均皱缩死亡。叶菜类蔬菜,叶片脉间出现黄色斑点,逐渐向全叶扩展,叶缘呈水渍状,老叶深绿至蓝绿色,严重时也显示“鞭尾病”症状。 敏感作物主要是十字花科作物如花椰菜、萝卜等,豆科作物如大豆等;其次是柑橘以及蔬菜作物中的叶菜类和黄瓜、番茄等。 易发条件 ❶pH值低于5.5的强酸性土,特别是游离铁、铝含量高的。如南方红壤、砖红壤。 ❷淋溶作用强的砂土,酸性岩成土,酸性灰化土及有机土。 ❸北方黄土母质及黄河冲积物发育的土壤。 ❹硫酸根及锰含量高的土壤。抑制作物对钼的吸收。 形态诊断 根据作物症状表现进行判断,典型的症状如花椰菜的“鞭尾病”,柑橘的“黄斑病”容易确诊。 植株诊断 作物成熟叶含钼量<0.1~0.5毫克/千克时,一般为缺钼,0.5~1.0毫克/千克生长正常。但因作物而异,如花椰菜、甘蓝(叶)及柑橘(叶)<0.08毫克/千克,三叶草(花期全株)、大豆及苜蓿(花期叶片)<0.2毫克/千克,棉花(初蕾期叶片)<0.5毫克/千克均为缺钼。 土壤诊断 根据土壤有效钼含量,可以诊断作物缺钼状况。不同提取剂测定的有效钼含量相差很大,比较普遍的是采用草酸—草酸铵(pH值=3.3)提取。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提出的土壤有效钼缺乏的临界值为<0.15毫克/千克,0.16~0.30毫克/千克为正常和足够。在应用缺乏临界值时,由于钼的有效性与土壤pH值密切相关,故应考虑土壤pH值的影响。其相关式为:土壤钼值(毫克/千克)=pH值+土壤有效钼含量×10,当土壤钼值<6.2毫克/千克时,表示土壤钼供应不足,6.2~8.2毫克/千克时,表示供应中等,若>8.2毫克/千克时,表示供钼充足。 酶学诊断 钼是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在NO-3 NO-2的反应中,NO-2的生成量可以反映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样本采取后,立即测定酶的活性,随后在加钼条件下培养24小时,再测定酶的活性,如酶活性增加,表示作物缺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