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作物秸秆碱化技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作物秸秆碱化技术 作物秸秆碱化技术秸秆碱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氢氧化钠处理。用氢氧化钠处理秸秆有湿法和干法两种方法。湿法处理的秸秆保持原有结构与气味,动物喜食。但冲洗不但会流失大量的营养物质,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秸秆经干法处理后,有机物的消化率可提高15%,饲喂牛后无不良后果。该方法不必经水冲洗,因而应用较广。另一种是氨化处理 (无水液氨处理)。氨化处理的关键技术是对秸秆的密封性好,不能漏气。无水氨处理秸秆的一般方法是,将秸秆堆垛起来,上盖塑料薄膜,接触地面的薄膜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使四周压上泥土,使其成密封状态。在垛堆的底部用一根管子与装无水液氨的罐相连接,开启罐上的压力表,按垛堆秸秆重量的30%通氨气,氨气扩散很快,但氨化速度取决于气温。如气温低于5℃,需8周以上; 5—15℃,需4—8周;15—30℃,需1—4周。氨化到后期,要先通气1—2天,或摊开晾晒1—2天,使游离的氨挥发,然后饲喂。氨水处理。用含量15%的农用氨水和无水氨方便,可按秸秆重量10%的比例把氨水均匀喷洒在秸秆上,逐层堆放,逐层喷洒,最后将堆好的秸秆用薄膜封紧。尿素处理。尿素使用起来比氨水和无水氨方便,而且来源广。由于秸秆里含有尿素酶,尿素在尿素酶的作用下分解出氨,氨对秸秆进行氨化,一般每100千克秸秆加1—2千克尿素,把尿素配制成水溶液 (水温40℃),趁热喷洒在切短的秸秆上面,密封2—3周。如果用冷水配制尿素溶液,则需密封3—4周,然后通气1天就可饲喂。秸秆经氨法处理后,其颜色棕褐、质地柔软,牛的采食量可增加20%—25%,干物质消化率可提高10%,营养价值相当于中等质量的干草。 ☚ 禽舍环境控制技术 沼气发酵技术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