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地的风与乱流wind and turbulence in crop fields形成作物地微气候的动力因素。由于风速受到植株阻挡,产生摩擦作用,使作物地风速比空旷裸地小得多。作物对风速减弱程度,随作物密度增加而增大,随风速增大而减小。作物地风速水平分布和铅直分布,是由作物地边缘向地中、由上表面向下不断减弱,而且最初减弱快,然后变慢,两者作用结果形成特有的铅直廓线型,可以说纯属作物群体结构所形成。在作物上、下部,茎、叶相对稀疏风速较大;而在作物中部,茎、叶稠密,水平动量和铅直动量的输送受较大的削弱,则风速较小。只有在作物地中央部分,边行效应消失,风速廓线又变成指数形式。作物地中乱流交换强弱与作物密度、离地高度有关,一般是作物密度愈小,离地愈高,乱流交换就愈强,反之则愈弱。 
各种作物地中相对风速的垂直分布 1. 谷子(高1.1 m) 2.小麦(高0.9 m ) 3. 玉米(高2.7 m) 4. 水稻(高0.95 m) 5.水稻相对脉动风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