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佛祖统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佛祖统纪

 《佛祖统纪》是纪传体佛教史著作。南宋志磐于咸淳五年(1269)撰成。早在北宋政和 (1111-1118)年间,释元颖撰有 《天台宗元录》一书,记述天台宗传授情况。至南宋庆元(1195-1200)年间,吴克己增广《宗元录》,撰成 《释门正统》,但未及刊行已去世。嘉定 (1208—1224)年间,释景迁在以上两书基础上编成 《宗源录》。至嘉熙 (1237—1240) 初,释宗鉴将吴著 《释门正统》加以扩充改编,分本纪、世家、诸志、列传、载记5科,沿用原名,叙述天台宗历史,刊刻流行于世。《佛祖统纪》是在 《宗源录》和 《释门正统》基础上撰成。咸淳七年 (1271)刊成行世。在本书刊行之后,又有佚名著 《续佛祖统纪》2卷,全系人物传,收天台僧30人。本书在明南藏、嘉兴藏、频加藏及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卍字续藏经中均被收入。
 志磐,号大石,天台宗僧。幼年曾从儒者袁机受学,在文学、史学以及文章方面都有一定基础。尝住四明(今浙江鄞县)福泉寺及东湖月波山。他虽是山外派仁岳下的传人 (第10世),但观点却是山家派的。曾撰《宗门尊祖义》一文,尊山家为正宗;对山家倡导者知礼的所谓辟异端、再清教海的功绩,极表赞许。著作除本书外,另有 《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6卷。
 本书共54卷,约50万字。分本纪、世家、列传、表、志5科。“本纪”部分凡8卷(第1至第8卷)。初为“释迦牟尼佛本纪”,从天台宗角度阐述释迦生平;次为“西土二十四祖纪”,记述释迦大弟子迦叶等13人及龙树、龙树10弟子的事迹; 三为 “东土九祖纪”,记载龙树、慧文、 慧思、 智𫗱、 灌顶、 智威、 慧威、 玄朗、 湛然所谓天台九祖事迹;最后为 “兴道下八祖纪”,记录自道邃(兴道)至知礼天台八祖相承的历史。“世家”部分凡2卷(第9至10卷),“诸祖旁出世家”,记载天台宗上述17祖中除龙树、慧文、智威、知礼4人以外东土诸祖的弟子们的事迹,凡13世家,205人。“列传”部分凡12卷(第11至22卷)。首为“诸师列传”,记述自遵式、知礼以下共10世的台宗人物,其中以尚贤、本如、梵臻三家的传承弟子为主;次为“诸师杂传”,记述持有与山外派相似观点的知礼门下仁岳、从义和遵式门下道因三家,指斥他们 “背宗破祖,别树门庭”。三为“未详承嗣传”,记修习天台教学而不详师承的傅翕等43人。“表”部分凡2卷 (第23至24卷)。初为 “历代传教表”,以年代为序,记叙从梁武帝天监元年(502)起至北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间天台诸师讲经、说法、著述、交往的简要事迹,以明天台宗的传授和规模;后为 “佛祖世系表”,就以上本纪、世家、列传中诸师及其弟子,列表以表示传承关系。“志”部分凡30卷(第25至54卷)。首为“山家教典志”,系慧思、智𫗱等61人的著述目录(既有山家派的,也有山外派的),同于史书之 《艺文志》; 二为 “净土立教志”,下分莲社七祖(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莲社18贤、莲社123人、不入社诸贤的传以及往生高僧、高尼、杂众、公卿、士庶、女伦、恶辈等的传; 三为“诸宗立教志”,记禅宗达摩等6人、华严宗法顺等9人、法相宗玄奘等2人、密宗金刚智等5人、律宗道宣等3人的事迹; 四为 “三世出兴志”,叙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成、住、坏、空各劫的演变; 五为 “世界名体志”,用图文描绘佛教所说的种种方界,如华藏世界、万亿须弥、大千三界、忉利天宫等,其中包括 “震旦”、“西域”、“五印”等历史地图; 六为 “法门光显志”,记录佛教各种仪式和制度的起源,如雕像、舍利塔、忏仪、僧斋、盂兰盆供、放生等; 七为 “法运通塞志”,以编年法记述佛教产生、传播及其在中国盛行和衰落的历史,起自周昭王二十六年(前1023),终于南宋度宗咸淳元年 (1265); 八是 “名文光教志”,收录居士、高僧及作者自撰的有关天台宗的重要碑、记、颂、赞、序、书等共24篇; 九是 “历代会要志”,按时代先后分类汇编佛教史实,如屡朝拜佛、试经度僧、士夫出家、凤翔佛骨、东土译经、三教谈论等计56则。
 本书奉天台宗为正宗,虽编述偏重天台宗,但也兼涉其他各宗。由于采择史料面广,编选较精审,被认为是研究中国佛教史较好的参考资料。本书征引内外典籍近200种,其中有大藏经典72种,天台教文21种,释门诸书24种,儒家诸书41种,道门诸书20种;此外还有一些碑铭书论。由于志磐具有较高史学方面修养,该书体例完备,章法有序,溶合了纪传、编年、会要等各类体裁,故能纲举目张,文采斐然。其不足处:一是在目录和行文中往往不直书人名,而以山名、师号、寺名等替代,从而带来研究方面的麻烦; 二是部分记述有前后不能相顾的失误;三是由于持山家派立场,故难免对山外派意气用事。
佛祖统纪

佛祖统纪

中国佛教史书。五十四卷(其中十九、二十卷有目无书)。南宋志磐撰。志磐(生卒年不详),号大石,天台宗僧人。尝住四明(今浙江鄞县)福泉寺及东湖月波山。幼时曾从儒者袁机受学,在文、史学及文章方面,均有较高造诣。志磐平素博览典籍,尤为爱好僧传。他著述此书时,十分注重体例和章法,融合纪传、编年、会要于一书。在选择史料时态度颇矜慎,重视史料的真实性。故全书撰述能纲举目张,文采斐然。
志磐以天台宗立场,尊山家派为正统(时天台宗内分山家、山外二派),对百多年来天台一宗史传的撰述,不甚满意,认为均未达到完整无缺的阶段,或不立体统,或名位颠错,或文繁语鄙,或辞陋事疏。为弥补这些缺失,使其所述能更好反映天台一宗的全貌,乃仿照《史记》和《资治通鉴》体例,以南宋景迁《宗源录》和宗鉴《释门正统》为基础,“并取二家,且删且补”,扩大范围,增加内容,重新规划,撰成此书。此书引用书籍,列举大藏经典七十二部,天台教文二十一部,释门诸书二十四部,儒家诸书四十一部,道门诸书二十部,计一百七十部,其实他引用的典籍文章未计算在内的还有许多。他自宝祐六年(1258)着手,历时十年,经五次改易,至咸淳五年(1269)八月成稿,于咸淳七年(1271)刊行。
《佛祖统纪》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志五篇十九科。详载天台宗的源流、传法、世系,并广泛涉及佛教各方面的史实,而不限天台一宗。卷首《通例》,说明此书的体裁、内容、写作的旨趣和方法。
体裁为每类前面有“序”,本纪后面有“赞”。书中凡是遇到要辩论释疑的地方,用“述”来阐明,引用前人的议论作按语则标明姓氏。有些名相或事实需要解释的,用双行小字注于文中。全书资料来源均注于篇末,有些地方不注出处,则是“或因旧文以删削,或集诸文以补足,或取师友之论著,或考碑碣之撰述”。
“本纪”共八卷,分四科:一、“释迦牟尼本纪”(卷一至卷四),叙述释迦牟尼的本迹、八相成道、分舍利、三藏结集等事迹。二、“西土二十四祖纪”(卷五),即摩诃迦叶至师子比丘二十四祖的传纪。三、“东土十九祖纪”(卷六至卷七),以龙树为高祖,自北齐慧文至荆溪湛然十九祖的传纪。四、“兴道下八祖纪”(卷八),为自兴道(道邃)至法智(知礼)八祖的传纪。“世家”共二卷为一科:“诸祖旁出世家”(卷九至卷十),载天台宗诸祖旁出诸师传。“列传”共十二卷,分三科:一、“诸师列传”(卷十一至卷二十),载自慈心以下至法智十世诸师传。二、“诸师杂传”(卷二十一),为净觉、神智、草庵三家传。三、“未详承嗣传”(卷二十二),载东阳傅大士以下四十余人传。“表”共二卷,分二科:一、“历代传教表”(卷二十三),从梁武帝天监元年(502)起,到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止的传教年表。二、“佛祖世系表”(卷二十四),将本纪、世家、列传中诸人,列表以表示传承关系。“志”共三十卷,分九科:一、“山家教典志”(卷二十五),专载天台宗著述目录。二、“净土立教志”(卷二十六至卷二十八),记述莲社七祖十八贤一百二十六人及往生高贤二百四十九人的传记。三、“诸宗立教志”(卷二十九),记述天台宗以外禅、华严、法相、密教、律诸宗共二十五人创教简史。四、“三世出兴志”(卷三十),略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成住坏空大小各劫的演变和人世及佛教的情况。五、“世界名体志”(卷三十一至卷三十二),叙述佛教宇宙观、震旦地理、西域、五印度诸国,有说有图。六、“法门光显志”(卷三十三),著录像塔及佛事。七、“法运通塞志”(卷三十四至卷四十八),篇幅最大,按编年记载历代佛教史迹及中国佛教盛衰状况。八、“名门光教志”(卷四十九至卷五十),载天台宗碑记、序文等。九、“历代会要志”(卷五十一至卷五十四),辑历代兴废佛教史实。旁及儒家、道教、摩尼教等。
此书奉天台宗为正统,虽编述偏重天台宗,但采择史料丰富,编述精审。其中“净土立教志”中所载莲社七祖十八贤及往生高僧的传记,以及“诸宗立教志”中把当时诸宗分为达摩禅宗、贤首宗教、慈恩宗教、瑜伽密教、南山律宗,显示宋代佛教念佛修行,禅净融合的趋势。“历代会要志”记述了大量史实概要,为佛教史学留下了可贵的资料。
现存版本,一为明《南藏》和《嘉兴藏》本,皆五十四卷;一为日本《卍字续藏》本,共五十五卷。但卷二十一为空卷,第二十二卷同于明藏本的二十一卷,所以此二种实同源。此外尚有《大正藏》本、《频伽藏》本。另有单刻本流行,但现行流通本,已经过后人的增补,附益的痕迹十分明显,有些晚于此书的人也收录在内。

☚ 五灯会元   古尊宿语录 ☛

佛祖统纪

佛教史书。宋志磐撰。五十四卷。仿史书纪传体和编年体而成,有本纪、世家、列传、表、志诸名目。以天台为正宗,故编述偏重天台宗,但也兼及历代佛教史实。选材较精审,是研究中国佛教史的重要资料。

佛祖统纪

五十四卷。宋僧志磐 (生卒年不详)撰。志磐号大石,天台宗僧人,尝住四明(今浙江鄞县)福泉寺及东湖月波山。不详其身世及生平事迹,只知志磐僧学识颇丰,幼年从儒者袁机受学,后出家学禅。除著述本书外,还写有《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六卷,今存。《佛祖统纪》作为佛教史书,志磐完成于咸淳五年(1269)。该书在南宋景迁《宗源录》,宗鉴《释门正统》两书基础上,仿照史书《史记》的纪传体和《资治通鉴》的编年体增编而成。内容分本纪、世家、列传、表,志几部分。“本纪”部分凡八卷,“以诸佛诸祖为本纪”。第一至五卷是《释迦牟尼本纪》和《西土二十四祖纪》。从天台宗角度阐述了释迦牟尼一生的法化,记载了大迦叶至师子尊者历代嫡传大师。第六至七卷是《东土九祖纪》,记载北齐到唐代齐慧文禅师至荆溪湛然禅师,及远宗龙树开创天台宗派和继承显扬的诸师。第八卷是《兴道下八祖纪》,载自兴道法师(道邃)至法智法师(知礼)八人,继荆溪之后传播台教,没有师号的,作者根据实行,冠以尊号,同于私谥载入书中。“世家”凡两卷,(卷九至十)载传教明宗,分灯照世,与本纪诸祖相互辉映的大师,收有南岳、天台以至宝云十三世家,二百零五人(不都有传记)。“列传”凡十二卷(卷十一至二十二),首为《诸师列传》,次为《诸师杂传》,将认为曾“背宗破祖,别树门庭”的净觉、神智、草庵列载其中。再次为《未详承嗣传》,载四十余人,皆因“有功教门事远失记”而收录。最后是类列传,收载合为四百四十一人。“表”的部分凡两卷(卷二十三至二十四),分《历代传教表》,以年为纲,起于梁武帝天监元年 (502 ),止于宋仁宗明道 二年(1033)。《佛祖世系表》,以表格形式展示传承关系。“志”的部分凡三十卷(卷二十五至五十四),内有《山家教典志》载六十一人的著述目录,与史书《艺文志》相同。《净土立教志》列载高僧、高尼等数人。《诸宗立教志》载各宗创教弘教高僧。《三世出兴志》,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成住坏空大小各劫演变和人世佛教情况。还有:《世界名体志》、《法门光显志》、《法运通塞志》、《名文光教志》、《历代会要志》。本书优点很多,如注重体例和章法,融合纪传、编年、会要于一书。显示了作者的史学才能。此书在佛教史传中,成就是较高的。再如,作者选择史料认真,尤重视史料的真实性,使此书可读可信度增强。第三,对旧传的一些错误,在书注中加以纠正。第四,本书还保存了许多珍贵的佛教史料,尤其是有关典章制度和社会史料,甚是可贵。全书洋洋洒洒五十万言,堪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部力作。该书的不足之处是,有首尾照顾不周之处,出现小的纰漏。本书不失为研究中国佛教史较好的一部参考书。本书现存有三种版本,一是明南藏和嘉兴藏本,作五十四卷;一是日本卍字续藏本,作五十五卷。但卷二十一空卷,第二十二卷就是明藏本的第二十一卷,所以卷数正合。一是宋咸淳五年刊本五十五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