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佛手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果 > 佛手柑 佛手柑 fóshǒugān 亦稱“佛手”、“佛手香櫞”、“手片”、“柑”。芸香科植物佛手之果實。形如手掌,故稱。下部圓形,上部分枝,圓柱形,若手指狀,屈伸不一,橙黄色或淡緑色。主治胃痛,嘔吐,痰飲咳嗽,噎膈。明·蘭茂《滇南本草·佛手柑》:“治一切年久老痰結于胸中不散,煎此分服,可化痰、清火。别名:佛手,佛手香櫞。”清·劉善述《草木便方·果部·佛手柑》:“别名:佛手、手片。”清·張璐《本經逢原·果部·柑櫞》:“柑櫞乃佛手、香櫞兩種,性味相類,故《綱目》混論不分,蓋柑者佛手也,專破滯氣。今人治痢下後重。”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果木部 > 喬木 > 佛手柑 佛手柑 fóshǒugān 亦稱“佛手”、“飛穰”。果木。以其果如人手,故稱。枸櫞的變種。芸香科。常緑喬木,高丈餘。葉長圓形。花白色,五瓣。果色黄而香,多皺紋,狀如半握之手,可供觀賞,入藥。果實亦以木名稱。主產於我國南方。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枸櫞》:“枸櫞產閩廣間……其實狀如人手,有指,俗呼為佛手柑。”《通雅·植物》:“飛穰,佛手柑也。”清·周亮工《書影》卷三:“按《藝海洞酌》云:飛穰一名佛手柑。” 佛手柑 佛手柑药名。出 《滇南本草》。又名五指柑、佛手香橼。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的果实。主产四川、广东等地。辛、苦、酸,温。入肝、胃、肺经。理气化痰,舒肝和胃。治痰饮咳嗽,脘闷胁胀,肝胃气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煎服: 4.5~9g。佛手柑经蒸馏得到的饱和水溶液名佛手露,宽胸,解郁,治气膈。果实含柠檬油素、香叶木苷、橙皮苷。果皮含挥发油。佛手柑醇提物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兔肠痉挛有显著的解痉作用。其中的苷类成分有β-受体阻滞效应。其成分还能抗过敏、抗炎。 佛手柑fó shǒu gān《本草纲目》果部第30卷枸橼(1)。药名。枸橼的别名,参见“枸橼”条。 佛手柑fóshǒuɡān中药名。出明·兰茂《滇南本草》。别名五指柑。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 的果实。主产于四川、广东等地。辛、苦、酸,温。入肝、胃经。理气健胃, 止呕止痛。治胸闷胁胀、食欲不振、嗳气、呕吐、胃痛,煎服: 4. 5 ~ 9 克。本品含柠檬油素、香叶木苷、橙皮苷。果皮含挥发油。醇提物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兔十二指肠痉挛有显著解痉作用。 佛手柑fingered(/finger)citr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