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余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余靖/从政六箴 ☚ 几铭 余靖 ☛ 余靖 余靖余靖(1000~1064),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北宋天圣元年(1023)进士。起家为赣县尉,试书判拔萃,改将作监丞,知新建县,迁秘书丞。受命与王洙共校司马迁《史记》、范晔《后汉书》。迁集贤校理。因论范仲淹谪官事,与尹洙、欧阳修一同被贬,直声益振。擢右正言。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四谏”。曾三次出使契丹。侬智高叛,经制南事,为帅十年。从南海归京,不载南海一物。官至工部尚书。卒谥襄。有《武溪集》。 ☚ 余靖 从政六箴 ☛ 余靖 余靖余靖 (1000—1064) 本名希古,字安道,韶州曲江 (今属广东) 人。天圣元年 (1023年) 进士。因上疏罢范仲淹事被贬。庆历中为右正言,赞助庆历新政。曾三次使辽,通晓契丹语。以作 “蕃语诗”,被劾贬官。皇祐年间被起用,知桂州,后加集贤院学士,官至工部尚书。卒谥襄。有 《武溪集》。 ☚ 闲居 马当呼鸥不至偶成呈同时诸官 ☛ 余靖 余靖1000—1064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登进士第,授赣县尉,知新建县。诏与王洙并校《史记》等书,擢集贤校理。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贬饶州,靖上疏救之,落职监筠州酒税。徙监泰州税,知英州。庆历(1041—1048)中,为右正言,使契丹,以为蕃语诗被劾,出知吉州。侬智高反,以靖知潭州、桂州。嘉祐六年(1061),知广州。官至工部尚书。英宗治平元年(1064)卒,年六十五,谥襄。他的诗文在当时颇受重视,多才艺,能用契丹语作诗。《庚溪诗话》推其咏落花之诗工,不减于宋庠、宋祁。《四库全书总目》云:“以方驾欧、梅,固为不足,要于北宋诸人之中,固亦自成一队也。”有《武溪集》二十卷,今存。《宋史》卷三二○有传,《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三有其神道碑铭。 ☚ 曾公亮 张俞 ☛ 余靖 北宋大臣。本名希古,字安道,宋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天圣进士,累迁集贤校理。景祐三年(1036年)上书反对贬逐范仲淹,同尹洙、欧阳修一同被斥逐,余靖由是闻名。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支持庆历新政,屡次上书反对多与西夏岁币。以使契丹不辱使命,任知制诰、史馆修撰。通晓契丹语,并因为作“蕃语诗”被劾,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1052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柬西路盗贼,次年助狄青灭侬智高,后加集贤院学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武溪集》。 余靖1000~1064Yu Jingpoet and proser of the Song Dynasty.Works: On Qin,On Han,A Collection of Wu Brook,etc. 余靖1000—1064北宋大臣。字安道。韶州曲江 (今属广东)人。天圣进士。少以文学称乡里。初为右正言。仁宗景祐三年 (公元1036年),范仲淹被贬时,谏官御史均不敢言,他上书反对,与尹洙、欧阳修同被贬逐。人称他与欧阳修、王素、蔡襄为四谏。他多次上书,建议严赏罚,节开支,反对多给西夏岁币。他三次赴辽,通晓契丹语,因作“蕃语诗”,被劾贬官。皇祐年间 (1049—1054),被起用,知桂州,为官廉洁,不取民间一物。后加集贤院学士,官至工部尚书。有《武溪集》,不传。 余靖1000—1064字安道。宋韶州曲江(广东曲江)人。天圣进士。初以上疏谏罢范仲淹知名。庆历中为右正言,赞助新政。尝三使契丹,且习其语言。以蕃语赋诗,御史王平劾其有失使者体,出知吉州。侬智高反,助狄青讨平之。迁尚书工部侍郎。嘉祐五年(1060)受命安抚广西。后知广州。官至工部尚书。有《武溪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