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余汉谋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余汉谋1897,一说1896—1981广东高要人 余汉谋
余汉谋
余汉谋1896~1981国民党军将领。字幄奇。广东高要(今肇庆)人。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陆军上将。 余汉谋1897—1981字幄奇。广东肇庆人。早年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历任粤军第一师排、连、营长、宪兵司令部副官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军长,广东绥靖主任兼第四路军总司令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等职。当选为国民党第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陆军总司令、广州绥靖公署主任、华南军政长官、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等职。1950年5月由海南岛去台湾。任台湾国民党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国民党第八至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等职。1981年12月27日在台北病逝。 余汉谋 余汉谋字幄奇,广东高要人。生于1896年9月22日。早年就读于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四期、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后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第六期毕业。1916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9年任皖系边防军排长。1920年回广东,任职于粤军第三师连长、营长等职。1923年4月任粤军第一师步兵第二旅司令部主任参谋,跟随陈济棠。1924年1月任第二旅第三团营长,先后参加东征、平定刘杨叛乱等战役。1925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一团团长。后率部参加北伐,后又升任第十一师副师长。1928年李济深主政广东时,升任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1929年3月,李济深被蒋介石囚禁,余任编遣后的第一师第一旅旅长。蒋桂战争后,粤桂战争开始,曾率部与桂系军作战。战后任第五十九师师长。1931年5月任广州“非常会议”国民政府第一集团军第一师师长。同年秋被南京国民政府任为第一军军长。宁粤言和之后,于1932年4月率部参加“围剿”中央红军,并任江西第六绥靖司令。红军长征北上以后,返回广东。1936年1月22日任中将。同年5月陈济棠在广州再谋反蒋,后广州国民政府瓦解,迫使陈济棠失败去香港。因功7月13日特派为广东绥靖主任兼任第四路军总司令。同年9月12日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20日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12月4日兼任第十二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所部损失惨重。1938年10月,日军自大亚湾登陆,余部作战不利,惠州、广州失守,被撤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职,仍任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1月中旬率部取得第一次粤北大捷,4月下旬又取得了第二次粤北大捷。1940年8月7日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夏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同年6月13日任陆军二级上将。1948年5月13日任陆军总司令。1949年1月任广州绥靖主任,8月任华南军政长官公署主任。同年10月13日从广东撤至海南岛。1950年5月去台湾任台湾当局 “总统府”战略顾问。1965年9月任陆军一级上将。余汉谋曾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1981年12月27日在台北病逝。 ☚ 余井塘 余玉贤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