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余伯泉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余伯泉1910—1982广东台山人 余伯泉
余伯泉
余伯泉1910——1982號子龍,廣東台山人,1910年(清宣統二年) 生。幼年在香港讀書。後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畢業後考獲大律師資格。旋又入英國軍校學習軍事,畢業歸國,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路軍司令部參謀,高炮營長等職。後考入陸軍大學特别班第五期學習,畢業後分發國民政府軍政部,任上校部附,旋調升第十二集團軍教導團團長。1945年1月,參與曲江之役; 5月復參與河源之役。1947年任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少將團員。1948年奉調回國,任行政院國防部長辦公室副主任,旋調任陸軍第二五八師師長。1949年去臺灣,任“國防部”總聯絡官。1952年7月,調任“國防大學”教育長。1954年8月,調升“副參謀總長”,並晉授陸軍中將。1961年調升陸軍第一軍軍長兼“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官。1962年12月,調任“特别行政助理官”,負責“中美聯合計劃”作業。1963年12月,晉授陸軍二級上將。1965年8月,任“副參謀總長”。1966年9月,任“總統府”參軍長。1967年6月,改任“國防部聯合作戰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1968年任“三軍聯合參謀大學”校長,“三軍聯合參謀大學”改爲“三軍大學”,仍任校長。1975年調離軍職,改任“總統府”國策顧問。1977年赴香港,任港臺貿易公司董事長,並兼臺灣臺港貿易公司董事長,其後任香港臺灣民生物產有限公司董事長。1982年5月28日逝世。終年72歲。 余伯泉1910—1982号子龙。广东台山人。幼年于香港受教育。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对军事极感兴趣。毕业后考取律师资格。后蒋介石准以黄埔军校第八期生身份入英国军校研习军事。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陆军司令部参谋及高炮营长等职。不久考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五期。后历任军政治部上校部附、第十二集团军教导团长。1947年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少将团员。次年回国,先后任国防部办公室副主任、师长等职。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国民党当局“国防部”少将联络官。1952年任国防大学教育长。1954年任副参谋长。1960年任陆军第一军军长兼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官。1962年任特别行动助理官。1965年后,历任副参谋总长、“总统府”参军、“国防部”联合作战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三军联合参谋大学校长等职。1975年调离军职,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77年赴香港任港台贸易公司董事长兼台湾台港贸易公司董事长。后任香港台湾民生物产有限公司董事长。1982年5月28日在台北病逝。 余伯泉 余伯泉号子龙,广东台山人。1910年4月25日在香港出生。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1932年获法律硕士学位。后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学生身份入英国皇家陆军军官学校、皇家炮兵专门学校和高射炮学校学习。回国后又毕业于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五期。1953年毕业于美国陆军指挥参谋大学。曾任第十二集团军司令部参谋。1937年至1939年任第十二集团军司令部分遣防空大队中校司令。后又任军政部上校部附,1942年任军政部贵阳陆军训练处副处长。不久调任第十二集团军教导团团长。以后曾任军事委员会外事科科长、特种兵射击主任等职。抗日战争结束后,任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侍从高参。1947年任联合国军事参谋委员会中国代表团少将代表。不久又任该代表团第二课课长。1948年任国防部部长办公室副主任。不久任新编第二五八师师长。1949年6月任第一五一师师长。1950年去台湾后任台湾当局 “总统府” 战略顾问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陆军总司令部” 作战处处长。1951年任 “国防部”总联络官、美国顾问团联络处处长。1952年任国防大学教育长。1954年8月升任“国防部” 中将副参谋总长兼第五参谋次长室次长。1961年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官兼第一军军长。年底改任特别行政助理官,负责“中(台)美联合计划”作业。1962年任第九军军长兼金门防卫副司令官。1963年12月任陆军二级上将。1965年任“国防部”副参谋总长。1966年9月17日任“总统府”参军长。1967年6月23日调任“国防部”联合作战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1968年任台湾三军联合参谋大学校长。并曾任“国家安全动员委员会”副主任。1975年离开军职,被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977年后去香港从商,任台湾贸易公司董事长、台湾民生物产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1982年5月28日病逝于台北。著有《美联合参谋战略计划作为之研究》《陆军战术详记》 等书。 ☚ 余纪忠 余武龙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