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余上沅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余上沅1897—1970湖北江陵人 余上沅
余上沅
余上沅1897——1970筆名陳時,湖北沙市人,1897年 (清光緒二十三年) 生。1912年考入武昌文華院。五四運動時任該院學生會負責人,作爲武漢學生代表參加全國學生聯合會。1920年轉入北京大學英文系。1922年畢業後,任清華學堂助教。1923年赴英國留學,先入匹兹堡卡内基大學戲劇系,後又考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爲研究生,習西洋戲劇文學和戲劇藝術。1925年回國後,歷任國立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東南大學、暨南大學、北平大學、清華大學等校戲劇、中文、英文等系專任或兼任教授。1926年參與主辦《晨報》副刊《劇刊》,後加入中國戲劇社。1927年任上海新月書店經理兼编輯,與趙元任等组織業餘小劇院。1935年隨梅蘭芳劇團赴蘇聯演出。回國後在南京籌辦國立戲劇專科學校,任校長、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滬江大學、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195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9年任上海戲劇學校戲文系教授。1970年逝世。終年73歲。導演劇目主要有《茶花女》、《壓迫》、《一只馬蜂》、《兵變》、《威尼斯商人》、《從軍樂》、《阿Q正傳》等。著有《编劇概論》、《中世紀的戲劇》、《易卜生<玩偶之家>分析》、《西洋戲劇批評》、《资產階級全盛時期的戲劇》等。翻譯有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貝克的《戲劇技巧》、瓊斯的 《戲劇的規律》、勃吕納吉的《戲劇的規律》、維伽的《當代编劇的新藝術》、博馬舍的《論嚴肅戲劇》等。 余上沅 余上沅1897.10.4——1970.4.30笔名有陈时、舲客等。湖北沙市人。1920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23年与熊佛西等同赴美国卡内基大学戏剧系留学,又到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专攻西洋戏剧文学和剧场艺术。1925年曾发起组织中华戏剧改进社。同年回国后,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创办国内第一个戏剧系,又在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26年参与编辑《晨报》副刊《剧刊》,和赵太侔等一起成立中国戏剧社,曾据捷克加贝克原著改编成三幕话剧《长生诀》。1927年任新月书店经理、《新月月刊》主编,在暨南大学等校兼课,提倡国剧运动。1929年任北平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秘书,和赵元任、熊佛西、丁西林等组织业余小剧院。二十年代的作品有《上沅剧本甲集》,包括独幕剧《回家》、《兵变》和四幕话剧《塑像》等,论文集《国剧运动》、《戏剧论集》。1935年随梅兰芳去苏联演出,回国后任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1936至1937年,主编南京《中央日报》副刊《戏剧》周刊。抗战期间,随学校内迁,继续从事戏剧教育工作,为培养戏剧人才尽力。1940年4月出版四幕喜剧《从军乐》。1948年去布拉格参加国际戏剧家协会年会,并访问英国。建国后,历任上海沪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讲授西洋戏剧理论,并从事戏剧理论著作的翻译工作。论著有《编剧概论》、《中世纪的戏剧》、《易卜生<玩偶之家>分析》、《西洋戏剧理论批评》、《资产阶级全盛时期的戏剧》,还翻译出版了贝克的《戏剧技巧》、琼斯的《戏剧的规律》、博马舍的《论严肃戏剧》、勃吕纳吉的《戏剧的规律》等。 ☚ 何迟 谷峪 ☛ 余上沅戏剧家。1897年生,1970年去世。湖北省沙市(今荆州市沙市区)人。1925年从美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国立艺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任戏剧教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