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余三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余三胜

余三胜1802—1866

清代京剧演员。名开龙,字起云。湖北罗田人,一说安徽怀宁人。原系汉调老生。道光时由湖北到北京演唱,为“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台柱。在徽调、汉调合流形成京剧的过程中,对老生唱腔有不少创造。长于西皮及反二黄,以花腔取胜。对刘赶三、孙菊仙、谭鑫培等演员颇多影响。擅长《定军山》、《当锏卖马》、《李陵碑》等剧。与程长庚、张二奎齐名,称京剧“老生三杰”、“三鼎甲”。

☚ 金德辉   程长庚 ☛
余三胜

余三胜1802—1866

清京剧演员。原名开龙,字启云。湖北罗田(一说安徽怀宁)人。工老生。与程长庚、张二奎鼎足而三,有“老生三杰”、“三鼎甲”之称。原唱汉调,入京后搭徽班演出,改唱皮簧,一时有“而今特重余三胜”之誉(见《都门竹枝词·黄腔》)。道、咸间搭春台班,为老生台柱;同治二年(1863)改广和成班,三年又入钰胜班。在徽、汉合流形成京剧的过程中,为创制独特风格的京剧老生唱腔与念白作出重要贡献。《梨园佳话》称其唱以“花腔”著名,“融合徽、汉之音,加以昆、渝之调,抑扬转折,推陈出新,后此诸家,无能出其窠臼”。其唱以西皮为最佳,而二簧反调亦由其创制者为多。刘赶三、孙菊仙等群起仿效,谭鑫培等亦颇多受其影响。戏路宽广。擅演剧目有《定军山》、《当锏卖马》、《战樊城》、《捉放曹》、《乌盆计》、《四郎探母》、《黄鹤楼》、《碰碑》等。弟子有张奎官、刘和坤等。子紫云著名青衣,孙叔岩为老生名家。

☚ 张三禄   谭志道 ☛

余三胜

京剧表演艺术家。清代人,1802年生,卒于1866年。湖北省罗田县人。原系汉调老生演员,道光(1821~1851)年间经汉口来到北京,为北京“四大徽班”之一“春台班”的第一老生。演剧常出新意,在徽、汉合流形成京剧的过程中,对老生唱腔有诸多创造,与张二奎、程长庚等成为诸腔杂调衍变为京剧时的代表人物,被称为“老生三杰”、“三鼎甲”。长于“西皮”及“反二黄”,以花腔取胜。代表剧目有《定军山》、《当锏卖马》、《李陵碑》等。

余三胜生卒年不详

京剧演员。名开龙,湖北罗田人。原系汉调老生,道光时为北京“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台柱。在徽剧、汉剧合流形成京剧的过程中,对老生唱腔有较大创造。长于西皮与反二黄。与程长庚、张二奎齐名,时称京剧“老生三杰”。养子余紫云是著名京剧青衣,余紫云之子余叔岩是著名京剧老生。

余三胜

余三胜1802~1866

字开龙。潜山人。京剧形成初期演员。原唱汉调,清道光间为北京四大徽班之一春台班主要演员。1863年入广和成班。通诗书,善口才。在徽、汉班合流形成京剧的过程中,对老生唱腔多有创造。嗓音宽亮,唱腔以汉调为基础,融和徽调,又吸收昆曲和梆子唱腔,冶皖、鄂二音于一炉,并善于把青衣小腔巧妙地溶于老生唱腔之中,使行腔圆润流利,婉转缠绵,音节回转处,顿挫抑扬而富于变化,形成“花腔”唱法,为许多京剧演员仿效,对谭鑫培等人唱腔也很有影响。与程长庚、张二奎同被誉为京剧“老生三鼎甲”。擅演《桑园寄子》、《空城计》、《摔琴》、《碰碑》、《珠帘寨》等戏曲,尤擅唱[西皮]和[反二簧]。1857年与程长庚等共任北京潜山义园首事。其子余紫云为著名京剧青衣,孙余叔岩为著名京剧老生。

☚ 王树   程长庚 ☛

余三胜

清著名京剧演员。湖北罗田人,一说安徽潜山人。演老生。出身汉班,道光时由湖北到京师,加入徽班,隶春台班。在徽、汉合流形成京剧过程中,对老生唱腔多有创造。擅演《定军山》、《卖马》、《李陵碑》等剧。同程长庚、张二奎并称为京剧老生三杰。同治中叶卒。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