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何记室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何记室集 又称《何水部集》。诗文别集。八卷。南朝梁何逊撰。梁王僧儒于何逊死后编次成书。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张竑初刻有《何水部集》一卷。 何逊,字仲言。生于齐建元二年(480年),卒于梁普通元年(520)年)。东海剡(今山东剡城县西)人。梁代文学家,与刘孝绰齐名,并称“何刘”;又与阴铿齐名,称“阴何”。深得范云、沈约等赏识,但仕途颇不得意。梁武帝天监中为南平王记室、兼尚书水部郎。南平王荐之于武帝,武帝称“何逊不逊”(《梁书》)。又曾为安成王参军事。晚年曾入庐陵王幕下。世称“何水部”或“何记室”。 本书一卷,选录何诗九十五首,附载范云、刘孝绰同作拟古二首,联句十三首。卷首有何逊小传,末载黄伯思跋,跋后附《七召》一篇,最后有张竑跋。所载诗歌题材较狭窄,多为酬唱赠答之作,纪行伤别之章,缺乏深广的社会内容。但在当时颓靡文风盛极一时的情况下,何诗常给人清新自然之感,尤其是写景抒情之诗,情词婉转,辞隽意美,意境清幽,情景兼赅。往往寓目即书,融情于景,通过景物描写衬托内心感受。如《临行与故游夜别》、《与胡兴安夜别》、《送行》等皆于写景中体现惜别惆怅之情,情真意切,深为评论家称道。注重审音炼字,语言流畅,细致贴切,对仗工整而不呆板,其诗比沈约诗更接近成熟的近体。写景抒情诗尤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虽生于骈丽之时,却脱其堆砌艳辞丽语之习,清新自然,故范云称:“顷观文人,质则过儒,丽则伤俗,其能含清浊,中今古,见之何生矣。”质而儒,丽而不俗,正是何诗特点。 何诗对近体诗发展有很大影响。唐宋一些著名诗人如杜甫、李商隐、黄庭坚等皆推崇于他。李商隐《送王校书分司诗》、《漫城一绝》二诗皆用何逊与范云联句诗,而杜甫诗中有些名句如“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宿江边阁》)、“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秋野》五首之四)等,则直接从何诗中化出。 《梁书》称何逊集是他死后由其友王僧儒编定的,八卷。《隋志》著录七卷,此本最晚到五代已残。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载《何逊集》有后晋天福本二卷,有诗无文,明嘉靖薛应旗刊《六朝诗集》本《何水部集》与此本同。另有天启、崇祯间张燮《七十二家集》本《何记室集》三卷,附录一卷,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祖于此。清代有乾隆间江昉刻本及雍正间项道晖刻本。《四库全书》所收为张竑本。中华书局一九八○年版《何逊集》以张溥本为底本,校以他本,补入佚诗四首,在附录中增进三篇序跋文,校勘精审。 何记室集诗文集。南朝梁人何逊(?—518)撰。一卷。逊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历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记室,迁安成王参军兼尚书水部郎。青年时即以文学著名,举州秀才。今存诗百余首,多酬赠纪行之作,注重炼字,尤善抒情,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宛转清新,颇有谢朓风致,杜甫亦受其影响。重要诗作有《临行与故游夜别》、《赠诸游归》、《相送》等。皆“状景必幽,吐情能尽”(《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小诗音韵和谐,已初具唐诗规模。杜甫《解闷》中称“颇学阴(铿)何(逊)苦用心,”亦曾化用其佳句。王僧孺曾集其诗文为八卷,皆散佚。今集为明张溥辑刊,收赋、、书等散文五篇,乐府、诗百余首。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