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何承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何承天370—447

南朝宋哲学家、天文学家。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少聪明好学,儒史百家,无不通晓。东晋末年,曾任太学博士等职。南朝宋建立后,曾任尚书左丞、衡阳内史等职,世称何衡阳。在郡为州司所弹劾下狱,遇赦免。继任著作佐郎,撰国史,后领国子博士,迁御史中丞。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因泄露密旨,被免官,卒于家。精于天文历算,曾参与制定《元嘉历》,较古历十一种皆更为精密,曾对旧历所定之冬至时刻与冬至时日所在位置,予以订正。其科学实践使其成为当时著名之无神论思想家。在所撰《答宗居士书》、《达性论》与《报应问》等著作中反对佛教神不灭论,认为“形神相资,古人譬以薪火,薪弊火微,薪尽火灭;虽有其妙,岂能独传?”并以天文观察为基础,指出“夫欲知日月之行,故假察于璇玑;将申幽明之信,直取符于见事。故爁燧悬而水火降,雨宿离而风云作,斯皆由近验,幽出显著者也。”强调自然现象与人事无关,批判了天人感应与因果报应说之荒谬。兼善弹筝,精通音律。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何衡阳集》。

何承天

香港建筑专家何承天获香港建筑师学会奖 李方诗等主编 中国人物年鉴(1994)第203页

何承天

何承天370—447

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律学家。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历任衡阳内史、御史中丞。世称何衡阳。善弹筝,通音律。认为“上下相生,三分损益其一,盖是古人简易之法。后人改制,皆不同焉,而京房不悟,谬为六十” (《隋书·律历志》)。因而采取新的途径,得出国际上最早以数据计算的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制。博通经史,精历算。曾奉命纂修《宋书》。编订“元嘉历”,使之更精确。理论上与佛教的“神不灭”说和因果报应说进行过多次斗争。有《报应向》、《达性论》等著作。

☚ 桓伊   徐月华 ☛
何承天

何承天370—447

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五岁丧父,幼承母训,遍览经史百家。东晋安帝隆安四年(400),为桓伟参军,后人刘裕幕为太尉参军。入宋,历南台治书侍御史、尚书殿中郎兼左丞。衡阳内史、著作郎、御史中丞、廷尉等。后以受密旨泄漏,免官,卒于家。承天博学多识,尤精天文、历算,自言精研四十载。其所改定《元嘉律》被颁为官历。又精史学,其所撰《宋书》,为沈约《宋书》所本诸书之一。又有《春秋前传》十卷、《春秋前传杂语》九卷,有集三十二卷,均佚。能诗,晋义熙中尝私造《鼓吹铙歌》十五首,今存,见《宋书·乐志》。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为“深仿魏诗”。其文今存三卷,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达性论》、《报应问》等,主“形毙神散,犹春荣秋落”,反佛家轮回报应之说,颜延之等尝与论辩,为宋世儒、佛间一大公案。存《鼓吹铙歌十五首》,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主要事迹见《宋书》、《南史》本传。

☚ 湛方生   傅亮 ☛
何承天

何承天370—447

南朝宋时音乐家,乐律学家、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东晋时,历官参军,浏阳令,太学博士等职。入南朝宋后,又历任衡阳内史(世称何衡阳),著作佐郎,官至御史中丞,太子率更令。后卒于家中。作为天文学家,他精通历算,曾考定“元嘉历”,使日月食与朔望相符。作为无神论思想家,他运用自然科学在当时所达到的水平,多次进行反佛的理论斗争。认为“生必有死,形毙神散,犹春荣秋落,四时代换,奚有于更受形哉?”批判佛教的“神不灭”说和因果报应说。著作有《报应问》、《达性论》等。又曾奉命纂修《宋书》,未成而死。作为乐律学家,他创造了属于平均律范畴的早期阶段的律制——新律。
何承天致力于实现古人提出的“十二律旋相为宫”的理想,看出了三分损益律仲吕不能还生黄钟的根本矛盾,明确提出:“上下相生,三分损益其一,盖是古人简易之法。后人改制,皆不同焉,而京房不悟,谬为六十。……”(见《隋书·律历志》)因而采取了新的途径。何承天的新律,虽然还不是按频率比计算的真正的十二平均律,但实际效果已相当接近十二平均律。何承天自己说:“从中吕还得黄钟,十二旋宫,声韵无失。”可以说基本上做到了。《宋书·何承天传》记载:“承天又能弹筝,曾有御赐银装筝一具。证明他还是一个精于弦乐的演奏家。

☚ 荀勖   曹妙达 ☛

何承天

何承天370—447

字号不详。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母徐氏为徐广姊,聪明博学。故何承天幼承训义,儒史百家,莫不遍览。隆安四年(400)南蛮校尉桓伟命为参军。后长沙公陶延寿以为辅国府参军,除浏阳令,去职还都。刘裕以为太尉参军,除太学博士。义熙十一年(415),为世系征虏参军。刘裕在寿阳,宋台建,召为尚书祠部郎,与傅亮共撰朝仪。永初末,补南台治书侍御史。谢晦镇江陵,入补尚书殿中郎,兼左丞。官至御史中丞。何承天性格刚愎,对同列多有侮悛。又博学多通,曾把《礼论》八百卷删减合并为三百卷,以类相从,纲目清晰。又曾改定《元嘉历》。所著《前传》、《杂语》、《纂文》等文章行于世。《安边论》一文,被史书称为“博而笃”,颇有一时之名。原有文集三十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何衡阳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 陆凯   袁淑 ☛
何承天

何承天370—447

南朝宋辞赋家。《宋书》、《南史》有传。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5岁丧父,幼即毕览经史百家。性刚愎,不能屈意朝右。晋时为刘裕太尉行参军。入宋,谢晦请以为南蛮长史。晦败,归刘彦之后补尚书殿中郎兼左丞,颇以所长侮同列。出为衡阳内史,不能公清。元嘉十六年(439)除佐著作郎,撰国史。后迁御史中丞。宋文帝有疑议,必先访之,坐漏泄密旨免官,卒于家。今存《木瓜赋》1篇,赋文为六言体,称颂木瓜之美。著有《前传》、《杂语》等。何承天原有集,《隋书·经籍志》载目20卷,注云梁有32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何衡阳集》1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 何子朗   何尚之 ☛
何承天

064 何承天370—447

南北朝刘宋时天文学家、文学家、无神论者。东海郯人。在观测春分和秋分日出方位和时刻时,发现日出不在正东,日没不在正西,都略偏北;其时刻也略早于子夜和正午的平分时刻。这实际上是最早观测到大气折光效应的记载。他虽然没作出任何物理解释,但给出了比较准确的时间数据。

☚ 荀况   沈括 ☛

何承天

054 何承天370—477

南朝宋天文学家。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历官衡阳内史、御史中丞等,世称“何衡阳”。精历算,通经史、音律。在继承其舅父徐广长期积累资料的基础上,自己对日、月、五星进行四十多年观测研究,于443年创《元嘉历》,445年颁行,施行到509年。他提出不用平朔排历谱而应采用定朔,惜遭反对未用;订正了旧历中冬至时刻的位置;发明调日法求得更精确的朔望月数据,此法为后世广为采用;创近距取元代替上元积年,简化了计算。他还运用当时所达到的自然科学知识水平批判“神不灭”和因果报应说,著有《报应问》和《达性论》。

☚ 姜岌   何衡阳 ☛
何承天

何承天370—447

南北朝时期天文家。东海郯 (今山东郯城县) 人。生于东晋海西公太和五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他博学多才,曾在南北朝时的宋朝任著作佐郎和太子率更令等官职。他继承了舅父徐广40余年对日月五星的观测记录和研究资料,又继续观测研究了40余年,宋元嘉二十年(后443) 创 《元嘉历》。此历比11家古历都精密,他创定朔法。当时的历法采取平朔来排历谱,因此,日食常发生在晦日或初二。何承天提出应该不用平朔而用定朔,使日月食必定发生在朔望。这种方法遭到墨守陈规者的反对。他又创调日法,为唐宋历数家所沿用。此历于元嘉二十二年 (445) 颁行, 行用到梁亡(509)。

☚ 周澹   钱乐之 ☛
何承天

何承天公元370-447

南北朝时期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东海郯(今郯城西南)人。历官衡阳内史、御史中丞等。世称何衡阳。他博通经史,注重天文观测。继承了舅父徐广40年的观测资料,又观测研究40余年。曾考定《元嘉历》,订正旧历所定的冬至时刻和冬至时日所在的位置。最早提出要考虑月球运动的不均匀性,改平朔为定朔。但遭反对,过二百多年才被采用。他又喜弹筝,通音律,反对京房把音律“谬为六十”,发明一种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又曾奉命纂修《宋书》,未成而卒。他运用自然科学当时所达水平,多次进行反佛的理论斗争。认为“生必有死,形毙神散,犹春荣秋落,四时代换,奚有于更受形哉?”在形神问题上集中批判佛教的“神不灭”说和因果报应说。著作有《报应问》《达性论》。

☚ 里革断罟   伯乐 ☛

何承天370~447He Chengtian

man of letters of Song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Works: Former Accounts of Springs and Autumns,etc.

何承天369—447

南朝宋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博览群书。晋末为刘毅代理参军。宋初为谢晦南蛮长史,兼任记室。元嘉三年(426)因自诣归罪被获宥。后为著作佐郎,撰宋国史。十九年以本官兼任国子博士。又迁御史中丞。二十四年死。年七十八。承天好奕棋、弹筝,能赏鉴古物。删减《礼论》成三百卷,又改定 《元嘉历》。

何承天370—447

南朝宋思想家、数学家。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历官衡阳内史、御史中丞。世称何衡阳。博通经史、精历算,曾改定“元嘉历”,使日月食与朔望相符。兼通音律,发明了一种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又曾奉命纂修《宋书》,未成而卒。著有《报应问》、《达性论》。

何承天370—477

南朝宋科学家,无神论者。官至国子博士、御史中丞。遍览经史百家,善弹筝,通音律,尤精历算。注意到岁差现象,认为每百年差一度。使用定朔法制定《元嘉历》。纠正旧历所定冬至时刻及冬至时太阳所在的位置。反对佛教宣传的因果报应论、神不灭论及三世轮回论。认为“生必有死,形毙神散,犹春荣秋落,四时代换,奚有于更受形哉”。丰富了当时反对佛教神学的思想。 《弘明集》及《广弘明集》中存有他《达性论》、《报应问》、《答宋居士》等作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