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体育心理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体育心理学

230 体育心理学

萧忠国、吴文忠合著,1942年正中书局出版。全书四篇,分述了体育与心理学的关系,体育心理学的意义;理想的体育,包括体育运动的意义与分类及指导方针;体育运动中的意志作用,反射与冲动,意识及选择;运动的分析,含运动的内容,智和情的内容;运动的影响,疲劳,运动与外在条件等,是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第一部专著。

☚ 体育行政   人体测量学 ☛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的一门学科。它主要是研究体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如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注意、意志、情感的特征和在体育中的作用;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探讨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学问题(如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赛前心理状态、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等)。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密切相关,并且是在运动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动心理学这一概念是1913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洛桑组织的运动心理学专门会议上确立的,并得到公认;但此时的运动心理学研究还很不广泛。在1920~1940年之间,德国、美国及其他国家学者开始对运动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学者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1930年莫斯科体育学院成立了体育科学研究部,对此进行了综合性研究。20世纪60年代,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对这门学科十分重视,参加研究的人数迅速增加,不少国家和地区先后成立了运动心理学组织,召开了专业会议。1965年成立了国际运动心理学学会,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我国于1980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学会,出版了全国体育院系通用的《运动心理学》教材。
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由于运动心理学出现了一些新的与体育教育有关的学科生长点,所以,国外不少学者主张将运动心理学分成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两门学科。在我国,以前曾出版过吴国忠、肖忠国编著的《体育心理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少体育和心理学工作者都从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发表了不少文章。1980年原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将体育心理学列为必修课,随后又组织编写了《体育心理学》教材,从此,体育心理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围是:
❶体育教学过程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❷掌握体育运动知识的过程和结构;
❸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
❹体育运动竞赛的心理规律;
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心理训练;
❻青少年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心理特点;
❼体育运动中智力与品德的培养;
❽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❾社会体育心理特点等。

☚ 人体动作效率   心理发展的阶段 ☛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Tiyu xinlixue

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的一门学科。体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体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如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注意、意志、情感的特征及在体育中的作用 ;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探讨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学问题。例如,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赛前心理状态、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等。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密切相关联, 并且是在运动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动心理学这一概念是1913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洛桑举行的运动心理学专门会议上确立的。但此时的研究还很不广泛。1920—1940年之间, 德国、美国及其他国家学者开始对运动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学者们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1930年莫斯科体育学院成立了体育科学研究部,对此进行了综合性研究。20世纪60年代, 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对这门科学十分重视,参加研究的人数迅速增加, 不少国家和地区先后成立了运动心理学组织, 召开了专业会议。1965年成立了国际运动心理学学会, 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我国于1980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学会, 出版了全国体育院系通用的 《运动心理学》教材。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由于运动心理学出现了一些新的与体育教育有关的学科生长点, 所以国外不少学者主张将运动心理学分成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两门学科。在我国以前曾出版过吴国忠、肖忠国编著的《体育心理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少体育和心理学工作者都从事了这方面的研究, 并发表了不少专业论文。1980年原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将体育心理学列为必修课,随后又组织编写了《体育心理学》教材,从此《体育心理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围是:
❶体育教学过程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❷掌握体育运动知识的过程和结构。
❸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
❹体育运动竞赛的心理规律。
❺体育教学λ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心理训练。
❻青少年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心理特点。
❼体育运动中智力与品德的培养。
❽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❾社会体育心理特点等。

☚ 运动心理学   体育运动学习动机 ☛

体育心理学

又称“体育运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研究人在体育活动和竞技运动中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如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运动的学习过程、竞赛心理等。为体育教学、训练的合理化、现代化、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竞技状态,提供心理学知识。


体育心理学

见“运动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psychology of physicaleducation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研究体育运动中心理运动规律的学科。(1)广义即体育运动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同义。因体育包括身体锻炼和运动竞技,故两者可谓同名。(2)狭义指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即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并列时,前者侧重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后者则侧重运动训练与竞赛中的心理学问题。其主要研究内容: ( 1)身体运动的生理和心理学基础;(2)体育运动态度和体育活动动机的形成规律; (3)掌握体育运动知识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4)形成运动技能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5)运动竞赛中的心理特点; (6)体育运动中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 (7)体育运动的心理卫生与健康; (8)体育运动的集体等等。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psychology of physicaleducation

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体育现象的一门科学,着重研究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心理品质形成的规律。其主要研究范围:(1)身体运动的生理和心理学基础。(2)体育运动态度和体育活动动机的形成规律。(3)掌握体育运动知识的心理特点与规律。(4)形成运动技能的心理特点与规律。(5)运动竞赛中的心理特点。(6)体育运动中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7)体育运动的心理卫生与健康。(8)体育运动集体的心理,等等。

☚ 体育活动态度   体育学习动机 ☛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exercis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psychology

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的学科。广义即“运动心理学”。狭义亦称“体育教学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过心理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完善学生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中国,1926年马约翰撰写《体育的迁移价值》。1942年吴文忠等编译《体育心理学》。

☚ 运动心理学   运动训练心理学 ☛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研究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有: (1) 与体育教学有关的心理现象;(2) 与从事体育活动有关的心理现象。为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展开提供心理学依据。

☚ 运动心理学   审美心理学 ☛
000000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