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佐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佐领

(一) 清代八旗组织基本单位名称。乃满语“牛录”之汉译。掌管所属户口、田宅、兵籍、诉讼等。初时一佐领统辖三百人,后改定为一百五十人。其长亦称佐领,世袭者称为世管佐领,选任者称为公中佐领。
(二) 晚清建立水师,一舰之长称管领,其助理者称佐领。

佐领

官职名。即牛录额真。

佐领

见“牛录章京”(158页)。

佐领

即牛录额真、牛录章京。早期满族社会,出兵或狩猎时,按家族村寨行动,每10人选1人为首领,称牛录额真(箭主之意)。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努尔哈赤定300人为1牛录,作为基本的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设牛录额真1人管理,始正式成为官名。天聪八年(1634),改称牛录章京,入关后,改为汉称佐领,正四品。驻京师者置于参领之下; 驻防,则置于协领之下。战时为领兵官,平时为行政官,掌管所属户口、田宅、兵籍、诉讼诸事。其职多为世袭。也是社会与军事组织名。牛录是八旗的基本单位。早期满族社会,它兼有行政、生产、军事三种职能。入关后,军事职能增强,生产职能逐渐消失。清代各所辖壮丁数在各个时期不同。皇太极时每佐领壮丁约略200人;康熙时百三四十人; 嘉庆时,则以150人为率。根据最初编设时授予佐领的缘由不同,佐领有世袭、非世袭两种。世袭者如勋旧佐领、世管佐领; 公中佐领则不世袭。

佐领

佐领

军官名。清代置。《清史稿·职官志四》: “骁骑营: ……佐领 (正四品) ……参领、副参领掌受事、付事以达佐领。佐领掌稽所治户口田宅兵籍,岁时颁其教戒。”

☚ 佐史   坐道 ☛

佐领

清代武官名。即“牛录额真”之汉名。

佐领

清代八旗组织基本单位和首领名。顺治十七年(1660),清廷正式规定八旗的基本单位※牛录,以及该单位首领牛录章京(前称※牛录额真)的汉文名称,俱称为佐领。雍正四年(1726),颁给佐领图记以作文移印信。八旗制度初定,每旗下设五甲喇(参领),每甲喇下设五牛录(佐领)。八旗终清不变,佐领之数则常更。佐领额,入关前发展很快,入关后尤以康熙朝为甚。至乾嘉时为满洲八旗681,八旗蒙古204,八旗汉军266,总计1151佐领。若按其分类统计:则有勋旧佐领99,世管佐领705,公中佐领283,族中承管佐领42,互管佐领15,其它7。编制以丁定额,时有变化,先后定以300、200、130—140丁不等。每佐领设佐领1员,骁骑校1员副之,以管理户口、田宅、兵籍诸事。其职位颇崇,为四品官,常例有以极品大员兼摄。其承职可分为世袭制和公举制。前者为世职之一,是佐领制度的基础。凡承袭:勋旧佐领在原立佐领人子孙中挑选,世管佐领在管过佐领人子孙中拣任。缺出,不论其子孙有无官职,均拟定正、陪、列名的候选名单,加注马步箭考语。带领引见,经皇帝朱圈者为准。参见“牛录”(357页)。

佐领

即“牛录额真”。早期满族出兵或狩猎时,按家族村寨组织队伍,每十人选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作为基本的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设牛录额真一人管理,始正式成为官名。清太宗天聪八年(1634)改名牛录章京,汉译佐领,掌管所属的人户、田宅、兵籍等。

佐领

武官名。清置,属八旗都统,初名牛录额真,后改为牛录章京,汉文名为佐领,秩正四品。参见“牛录额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