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示范工程
中国商务部在中国特定城市打造的在城市开发区设立低碳产业示范园区以及与之配套的在该城市商业核心区打造一个 “零排放” 绿色中心商务区的统称。在 “低碳示范工程” 中,商务区内建筑应用的产品来自于产业园区,最终实现 “两区联动”发展。
“两区联动” 创意,在国际上尚属首创,为的是打破国内低碳产业发展的瓶颈。根据规划,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内企业的产品,将在城市的绿色中心商务区内全面应用。受成本等因素制约,我国多数低碳产业还停留在 “重研发” 的层面,有的产业如光伏,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在国内推广缓慢,产品主要靠出口。过于依赖国际市场导致产业特别容易受到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给产业发展埋下风险。绿色中心商务区在建设中,将保证示范产业园区内生产的产品,在商务区内得以全面应用。“两区联动” 的创意,一旦打造成功,将成为我国低碳技术展示、推广、科普,甚至是旅游的全新平台。
2010年南京市成功从国家商务部争取到低碳示范工程项目。该项目将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一个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同时在建邺区选址打造一个 “零排放” 绿色中心商务区。在这个 “低碳示范工程” 中,低碳产业园现落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规划20平方千米,启动区2平方千米,园区的产业定位为,重点打造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LED节能灯、建筑新材料、地源、水源等产业。把研发、生产企业聚集起来,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绿色中心商务区位于城市的核心区,面积不低于1平方千米。区内以高档商用写字楼、高档酒店、高档公寓为主,配套购物中心、娱乐服务设施。商务区内,所有的建筑玻璃均采用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玻璃幕墙,顶部采用晶硅太阳能电池发电。建筑物内使用LED节能灯照明,运用太阳能光热技术供应热水,运用地源热泵等调节建筑内温度和湿度。建筑材料也要采用环保新材料。
另外的两个 “低碳示范工程” 分别坐落于保定市和上海市崇明东滩生态城,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作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示范工程。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 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的保定市,于2006年提出 “保定 ·中国电谷” 的战略构想,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产业群,新能源企业超过160余家,于2007年又提出 “太阳能之城” 的概念,截至2007年底,保定50%的公共场所、40%的生活小区、40%的旅游景区完成太阳能应用改造,包括道路广场太阳能照明和建筑太阳能供热等。上海市崇明东滩生态城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区域。根据规划,生态城的电力热力能源全部由当地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获得,步行、自行车和燃料电池公交车将作为主要出行方式,建筑屋顶将使用草坪和植物的天然隔热层,同时城区80%的固体废物实现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