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低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低温dīwēn

较低的温度。在不同的情况下所指具体数值不同,物理学上通常指-192℃以下的温度。

低温dīwēn

温度比较低。
【组词】低温天气︱低温处理︱耐低温︱超低温
【例句】有的科学家实验证明,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 这种植物适合在低温下生长。
【反义】高温
【辨析】生活中说的低温是与常温相比而言,没有绝对界限,物理学上低温指-192℃到-263℃的液态空气的温度。

低温

(反)高温

低温dī wēn

较低的温度。1904年萧瑞麟《日本留学参观记》卷中:“两壁列表,有缫丝用水试验表,其水有曹达、石碱、蛹汁。蒸溜井水,高温,八十二度; 低温,六十七度; 干燥,六十四度; 湿润,九十度。”

低温;高温

○低温dī wēn

(名)较低的温度(不同学科所指的具体数值不同):~消毒|~干馏|~多雨|耐~。

●高温gāo wēn

(名)较高的温度(不同学科所指的具体数值不同):~玻璃|~剂|~调节器|~作业|耐~。

低温←→高温dī wēn ← → gāo wēn

低温: 较低的温度。 物理学上指192℃到-263℃的液态空气的温度。
高温: 较高的温度。在工作场所32℃以上叫高温,在某些技术上指摄氏几千度以上的为高温。
【例】 我已经有了一次死而复活的经历,说明我的身体完全能够经受得住严寒低温的考验。(叶永烈: 《飞向冥王星的人》) 刚才还凶神恶煞似地向外喷射的高温炉水,现在,也驯顺地在省煤器管内奔流。(肖育轩:《心声》)

低温

一般指比液态空气在1大气压下的沸点81K还低的温度。

低温

低温

影响壮族地区农业生产的低温,主要是春季低温、秋季低温和冬季低温。春季低温发生在2—4月,此时正是早稻、玉米、甘蔗、花生、黄豆等作物的播种和幼苗期,如遇寒潮或强冷空气的侵袭,出现长期低温或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农作物生长。秋季低温发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此时是晚稻大量抽穗扬花期,如出现低温天气(寒露风),对晚稻产量造成明显影响。冬季低温发生在受强冷空气或寒潮的侵袭期间,此时桂南也出现低温或霜冻天气,使冬红薯、冬烟、甘蔗、香蕉、菠萝、荔枝等作物发生寒(冻)害。特别是日最低气温低于-2.0℃时,会发生严重寒害。

☚ 气候   干旱 ☛

低温hypothermia

指用物理方法使体温迅速降至正常温度以下。其目的是使机体代谢降低,增强组织细胞对缺氧的耐力。适用于某些手术及高热病人。可分为浅低温(30℃以上)、中低温(30~25℃)及深低温(25℃以下)。降温方法有:
❶体表降温,即用冷水浸泡或体表置冰囊;
❷血流降温,即通过体外循环机的变温器转流降温。物理降温对人体为一强烈刺激,需在镇静药物或麻醉保护下进行。

低温

低温

低温是指以人工方法使人或其他恒温动物的体温降至正常温度以下,其目的是使全身代谢下降,增强组织对缺氧的耐力,其中以脑、心肌最为重要。低温的分法不一,一般分浅低温(体温降至30℃以上);中度低温(体温降到28℃~25℃左右);深低温(体温降至15℃或以下)。也有将中度低温称为深低温,深低温称为超深低温者。降温方法有体表降温:即用多数塑料冰水袋(多用于婴幼儿) 或将病人置入冰水浴中(多用于成人);血流降温:需用人工心肺机,通过变温器,使血液的温度下降,因身体内部(中心)的温度先降,也称中心降温。
适应证 适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高热、烧伤、肝部分切除和血管多,血运丰富的大血管瘤,颅内手术和脏器移植等,但主要用于先、后天性心脏大血管病。过去,体表浅降温用于简单心内手术较多,如简单的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 在成人也用于胸内假性和夹层动脉瘤。以后,又以深低温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血管根治术,偶用于动脉导管未闭瘤样膨出或二次手术。所有先天性心血管异常的手术都需要低温。在非心脏血管手术,根据病情和手术的需要,也可使用不同程度的低温,必要时用深低温停循环法,主要目的是减少失血,便于手术。
低温的临床生理 人体氧耗量的降低与降温深度呈正相关系。某些因素可明显影响氧耗量,例如体表降温与血流降温不同,血流降温时灌流量和灌流压,心排血量,通气情况及是否使用血管扩张药等都有关系。降温时如有寒颤(包括肉眼察觉不出的寒颤),氧耗量非但不降,反而上升,必须加深麻醉和(或)多给肌松药加以控制。血流降温快时,上下半身和体内与体表均有较明显的温差,降温越快,温差越大,主要表现在体内(中心)温度和体表温度间的差别,但上下半身也有温差。食管温度反映体内血流温度,也代表心脏温度。食管与直肠往往有1.0℃左右的温差。鼻咽腔温度接近脑温,但还不如鼓膜测温准确。血流降温时体内先冷,体表后冷;体表降温时,则恰相反,体表降温也有上下半身的温差。由于上述各因素的影响,全身氧耗量不一。一般而言,体温降至30℃时,氧耗量约减30%,25℃时可减少55%。当全身温度平衡时,氧耗量即不再变化。体内各处温度的监测不能代表所测部位或组织、脏器的真实温度。降温本身就可使血氧解离曲线左移而使全身各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在深低温,动静脉血看起来色泽可相同,说明血红蛋白持有充分的氧但不释放。不论使用任何一种氧合器,都有使PaCO2下降的可能,这也使血氧解离曲线左移,任何原因所导致的呼吸性和(或)代谢性碱血症也都导致或加重氧解离曲线的左移。因此,血流降温时应给适量的二氧化碳,25℃左右至少应给5%的二氧化碳,与氧混合。体表降温时往往通气过度,也可使PaCO2下降,血氧解离曲线也左移。在高灌流量、高灌流压时,同时使用血管扩张药有助于组织的氧合,减轻固定酸的生成,且可减轻心脏负荷。酸碱值的高低都可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左或右移。不论在体表或血流降温下施行何种心血管手术,都会发生程度不同的代谢性酸血症。随着降温的加深,二氧化碳在血中的溶解量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呼吸性酸血症得到适当纠正。纠正代谢性酸血症,通用碳酸氢钠。根据血气分析和乳酸(L),丙酮酸(P)化验,并做L/P的计算,使任何一种酸碱失衡能随时得到纠正。低温时也常有血糖上升和血(清)钾下降,因此,最好在术前,术中给GIK液,术中输液时也可在一瓶5%葡萄糖液中加用一瓶等渗盐水。复温至30℃以上时,血糖可基本恢复正常。
低温下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降温后血细胞压积上升,血液粘滞度升高,红细胞计数上升,先天性紫绀性心脏病尤甚,白细胞减少,减少最多的是血小板,血流降温时尤其明显。28℃以上时这些改变不明显,25℃时减少60%,再低时下降更多。凝血酶原时间虽然不变,但凝血时间明显延长。由于液体向细胞内移,血流降温时常规使用血液稀释法,复温时如果尿少,则应用利尿药,体表降温时也应如此。低温下血钾下降,Na+和Cl-则下降不多,复温后可恢复正常,但需补钾,通常用KCl的持续滴注。Ca++在复温时上升,而Mg++则下降,这对心肌顺应性不利,是导致石样心的主要原因,应在血流降温时给超生理浓度的镁(MgCl2·6H2O或MgSO4·7H2O)。由于深低温后末梢血管张力下降,加上血细胞压积上升,可加重血细胞和血小板在微循环内的淤滞以至形成微栓。微栓脱落后入肺,可造成肺内广泛性微栓,从而影响呼吸功能。为了预防,宜应用低分子右旋醣酐或706代血浆并维持灌流压不低于60mmHg。
随着体温的下降,心肌收缩力增强,每搏排血量增加,血压直到20℃左右时无变化,但心率减慢,因而心肌氧耗量减少。在低温下,心脏收缩期与舒张期都延长,冠脉血供应并不增加,加之收缩力增强,因而不利心肌保护,即便在深低温停循环情况下,仍需使用心肌保护液和其他保护心肌方法。降温开始,周围静脉压即上升,降温至25℃左右时才恢复正常。在20℃以下,周围静脉压明显下降,发生血液淤滞。动物实验降温直到20℃时,中心静脉压仍明显上升,可能由于三尖瓣关闭不全所致。人类也可能出现类似现象,心脏复苏时尤有可能。在心律方面,除了心率随着体温的下降而减慢外,降温至30℃时即可发生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P-R间期延长、QRS和(或)Q-T延长;25℃以下时ST-T下降,28℃以下易发生室颤。降温速度缓慢以使心肌内外温度差别缩小,及保持血液pH正常等,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不强调应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新斯的明或奎尼丁等药。血流降温时,如发生心律失常,复温后大多恢复正常。当复温至35℃以上时心脏仍不自动复跳而有室颤时,通常用20W/s的电能除颤。
中枢神经对缺氧最敏感,降温后大脑,特别是皮质,对缺氧的耐力增强,一般而言,降温至30℃时,脑细胞的氧耗量可减少50~70%。造成脑缺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低温下脑血管收缩,其二是因发生阻性充血而造成脑的广泛性出血或颅内血肿。采用血流降温的病例可能是因为上腔静脉引流不畅,既便是仅几秒钟的部分梗阻,在肝素化情况下也会导致脑缺氧严重后果。体温降至20℃以下时,脑电图可呈平直线。小儿脑组织对缺氧耐力强于成人,体温降至20℃左右时,可停止循环60分钟,但复温后清醒并不等于大脑特别是皮质全无损伤,不能排除以后的智力发育障碍并可造成运动神经损伤,表现为步态不稳和手震颤等。为了预防脑损伤,以血流缓慢降温使全身温度趋于一致为宜。婴幼儿对脑缺氧耐受强的主要原因是脑细胞内ATP含量多,成人在转流期间或以前以适当方式在输液或灌注液中给ATP可能有帮助。巴比妥类特别是硫喷妥钠,在加强低温时可能对脑缺氧有保护,但效果并不完全可靠。
呼吸系统在降温后有以下改变:呼吸频率减慢,每分钟通气量因而减少。肺泡换气功能不变,PaO2上升 (肺内发生广泛性微栓者例外);肺顺应性在无肺并发症时基本不变;解剖和生理无效腔增大;肺血流量随着心排血量的减少而下降;肺血流阻力早期上升,深低温下降,全身停循环时肺血淤滞; 由于深低温时肺血管扩张,也是造成肺血淤滞的另一主要原因; 血流降温时有可能发生肺水肿,除在灌注液中注意晶胶比例外(通常加用适量的白蛋白),应在肺内施加5~10cmH2O的压力。上述各种改变都因麻醉和灌流方法的不同而异。
肝功能随着体温的下降而减弱,最重要的是肝廓清力和解毒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肝血流量减少。巴比妥盐、吗啡、芬太尼与肾上腺类等药的作用延长。30℃低温下肝氧耗量即可减少50%,体温越低,氧耗量减少也越多,可供60分钟的肝血循环阻断,因而可施行出血很少或“无血”手术野的肝手术。肾血流量,肾氧耗量及肾小球滤过率都随着体温的下降而下降或减少。30℃左右的低温时,肾氧耗量可减少50~65%,但肾小球滤过率受影响很小,28℃时仍为正常的85%。25℃以下肾排尿增多,此时血钠上升而血钾下降,20℃时基本无尿 (排尿停止)。肾功能紊乱都可在复温后24小时内恢复。20℃下肾血循环可完全阻断60分钟,肾功能全部恢复约需7天。在27℃下肾血如阻断三小时,正常肾功能仍可在三天内保留约80%。循环停止和有损于肾功能的药物,如甲氧氟烷和某些抗生素可影响肾功能。
肾上腺各种功能在低温下都受抑制。在浅低温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成已经减少,20℃时仅有正常的10~15%,温度再低,所有分泌完全停止,但在25℃下,血中游离17-羟皮质激素仍在正常范围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则减少,肾上腺素的释放减少的更快,25℃左右时则完全停止。浅低温下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正常,25℃时仍然存在。低温下给予儿茶酚胺类药时,血管升压反应可明显减弱,反应的时间也因而延长。脑垂体在低温下分泌受抑制,25℃时分泌停止。但20℃上下时,肾上腺和甲状腺对ACTH类药仍有反应。低温下胰岛素的生成也减少,对给予的胰岛素反应明显减弱。在婴儿,血内葡萄糖对给予的胰岛素无反应。所有内分泌腺的功能在复温后大都恢复正常。
低温对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能控制温度于适当水平,采用各种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使其影响减至最低度。目前低温的应用远不如以前普遍,心脏血管手术时已由体外循环代替,但临床上仍有应用价值,除麻醉外尚应用于治疗方面。

☚ 控制性降压   电麻醉 ☛
低温

低温hypothermia

指用物理方法使体温迅速降至正常温度以下。其目的是使机体代谢降低,增强组织细胞对缺氧的耐力。适用于某些手术及高热病人。可分为浅低温(30℃以上)、中低温(30~25℃)及深低温(25℃以下)。降温方法有:
❶体表降温,即用冷水浸泡或体表置冰囊;
❷血流降温,即通过体外循环机的变温器转流降温。物理降温对人体为一强烈刺激,需在镇静药物或麻醉保护下进行。

☚ 他觉症状   平均体温 ☛

低温

cold spells

低温

低温low temperature

低于人体舒适温度的环境温度。在低温条件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表温度降低,人体散热量减少。在严重的冷暴露中,皮肤血管处于极度的收缩状态,流至体表的血流量显著下降或完全停滞。

☚ 高温   振动 ☛
000056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