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孜克里克千佛洞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北约50余公里处。原编号为57个窟,近年又新发现5个窟。主要洞窟开凿于公元9世纪以后,是古代高昌地区内容最为丰富的一处石窟。石窟类型可分为供养佛像作礼拜的支提窟和为僧徒修行用的毗诃罗窟。石窟的平面大致有长方形和方形两种。窟顶主要为纵券顶。壁画内容以佛本行经变故事为主,画的中央多为近3米高的立佛,周围绕以菩萨、比丘、国王等形象。第33窟残存的涅槃经变中的举哀弟子图,形象十分生动。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壁画中出现了“西方净土变”故事画,描绘了“极乐世界”中的楼阁、池水、莲花、伎乐等形象。第16窟的伎乐图不仅是古代绘画艺术的珍品,还为研究新疆的音乐,舞蹈提供了形象资料。壁画上多用汉文、回鹘文并题的榜书。伯孜克里克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