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伯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伯奇bó qí(字)乐恢,后汉人,为尚书仆射。 伯奇bó qí(字)寒朗,后汉人,为博士。 伯奇西周尹吉甫之子,遭後母之譖毁被放逐。馬融《長笛賦》:“彭胥伯奇,哀姜孝己。” 伯奇 伯奇神话传说人名。死后化为伯劳。马融《长笛赋》:“于是放臣逐子,弃妻离友,彭胥伯奇,哀妻孝己。”李善注“伯奇”云:“琴操曰:尹吉甫,周上卿人也,有子伯奇,伯奇母死,更娶后妻,生伯邦。乃谮伯奇于吉甫,曰:‘见妾有美色,然有邪心。’吉甫曰:‘伯奇为人慈仁,岂有此也?’妻曰:‘试置空房中,君登楼而察之。’后妻知伯奇仁孝,乃取毒蜂缀衣领,伯奇前持之。于是吉甫大怒,放伯奇于野。宣王出游,吉甫从。伯奇乃作歌感之于宣王。宣王曰:‘此放子辞。’吉甫乃求伯奇,射杀后妻。” ☚ 伯夷 伯庸 ☛ 伯奇(一) 古代孝子。相传为周宣王重臣尹吉甫之长子。母死,后母欲立其子伯封为太子,乃谮伯奇,吉甫怒,放伯奇于野。伯奇“编水荷而衣之,采蘋花而食之”,清朝履霜,自伤无罪而放逐,乃作琴曲 《履霜操》以述怀。吉甫感悟,遂求伯奇,射杀后妻。见 《初学记》二引汉蔡邕《琴操·履霜操》。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神怪部 > 神 > 伯奇 伯奇 bóqí 大儺儀式驅除疫鬼的十二儺神之一。伯奇爲食夢之神。形爲怪獸。此稱始見於漢。《後漢書·禮儀志中》:“攬諸食咎,伯奇食夢……凡使十二神追惡凶。”參見本類“十二神”。 伯奇 伯奇古孝子。《琴操》云:“尹吉甫,周上卿人也,有子伯奇。伯奇母死,更娶后妻,生伯邦。乃谮伯奇于吉甫曰:‘见妾有美色,然有邪心。’吉甫曰:‘伯奇为人慈仁,岂有此也。’妻曰:‘试置空房中,君登楼而察之。’后妻知伯奇仁孝,乃取毒蜂缀衣领,伯奇前持之,于是吉甫大怒,放伯奇于野。宣王出游,吉甫从,伯奇乃作歌,感之于宣王。宣王曰:‘此放子辞。’吉甫乃求伯奇,射杀后妻。”马融《长笛赋》“于是放臣逐子,弃妻离友,彭胥伯奇,哀姜孝己,攒乎下风。”——于是被放逐之臣,被弃之妻,离散之友,如彭咸、伍子胥、伯奇、哀姜、孝己,聚集下风。 ☚ 伯乐 伯翳 ☛ 伯奇bó qí〖名词〗 伯奇古代神话传说中食恶梦的怪兽,为汉代“大傩”驱鬼逐疫仪式中所扮演、尊奉的诸神之一。 秦代以前写为“”或“宛奇”,汉代后通作“伯奇”。《后汉书·礼仪志中》:“伯奇食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梦》:“人有恶梦,觉,乃释发西北面坐,祷之曰:‘皋! 敢告尔。 某,有恶梦,走归之所。 强饮强食,某大幅(富),非钱乃布,非茧乃絮。’乃止矣。”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凡人有恶梦,觉而择(释)之,西北乡(向)择(释)发而驷(呬),祝曰:‘(皋),敢告尔宛奇,某有恶梦,老来□之,宛奇强饮食,某大畐(富),不钱则布,不(茧)乃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