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伯基特淋巴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伯基特淋巴瘤Burkite lymphoma

亦称儿童热带淋巴瘤。是B细胞恶性淋巴瘤的一型。多见于非洲,近年来我国也有发现。以4~10岁多见,6~8岁为高峰。男多于女。好发于上颌和眼眶附近,或下颌口腔。表现一侧面部浮肿,牙龈肿胀出血,前磨牙脱落,眼眶水肿,眼球突出,鼻流血性液。X线片可见齿槽骨破坏。本病对化学药物如环磷酰胺、溶肉瘤素、长春新碱等高度敏感。

伯基特淋巴瘤

伯基特淋巴瘤

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又名Burkitt瘤或非洲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中一种独特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于1958年作为东非儿童的常见肿瘤由Burkitt首先报道。肿瘤主要由未分化淋巴细胞组成,在临床上以侵犯淋巴结以外的器官、组织为主,尤以侵犯颌骨为多见,病情发展迅速,化学治疗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在非洲,本病多见于2~14岁的儿童,5~7岁时达到高峰,成人偶见,男性略多于女性。有时发生小的局部流行。在亚洲、大洋洲、美洲和欧洲都有散在病例的报道,其中巴西和马来西亚的发病率也较高。国内苏州、天津、北京、南通和上海均有本病或类似本病的报道。
在热带非洲,Burkitt瘤的分布限于温暖、潮湿的地区(最低气温为16℃,年降雨量平均在1,000mm以上),山地或干旱地区几乎不见,因此,据推测病原体可能是经过昆虫传递的病毒,感染引起的可能性较大。本病多发生于儿童,进一步提示未免疫人群对一种病原体的易感性。据研究,现认为EB (Epstein-Barr)病毒为本病病原体的可能性最大。
疟疾在本病病因中可能作为一种辅助因素,使淋巴网状系统发生某种改变,因而能接受另一致癌因素如病毒而发生癌变。
Burkitt瘤在病理形态上具有显著的特点。肿瘤组织呈灰白色,硬度和脑组织近似,可能含有出血与坏死灶。肿瘤细胞容易脱落,可由针刺标本而建立诊断。在显微镜下,肿瘤以形态单一的淋巴样细胞(为未分化淋巴细胞或原免疫细胞)为主,另可有散在其间的良性吞噬细胞,其中含有肿瘤细胞或其残片,形成特征性的“星空”现象。
在非洲,本病最常见的侵犯部位为颌面部 (约占60%),其次为腹腔(占25%),肿瘤压迫所致的截瘫亦较常见(占15%);在美国和其他地区以腹腔的侵犯较多见。
颌面部肿瘤常表现为上颌骨或下颌骨或两者同时受累,局部出现增长迅速的肿块,常于2~4周内达到较大体积,通常无疼痛,不破溃。上颌骨肿瘤常侵犯眼球后组织,引起眼球突出与眼肌麻痹。随着肿瘤的迅速增大,短期内出现面部与牙龈畸形、牙齿松动或脱落。
腹部肿瘤常侵犯肾脏、卵巢、肠系膜和腹膜后组织。肝、脾的侵犯较少见。腹部肿瘤约50%伴有腹水,其中含有瘤细胞,尤其在卵巢或肠系膜受侵犯的患者。
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是本病第三位常见的临床表现。约有15%的病人以截瘫为主诉,部分病人可在脑脊液中找到瘤细胞。脊髓侵犯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下肢软弱,迅速发展为瘫痪,伴发或不伴发感觉障碍与括约肌丧失控制。
此外肿瘤亦可侵犯腮腺、甲状腺、睾丸、乳腺(在生育年龄的妇女)、骨盆、长骨、心脏和皮肤等部位,表现为局部肿块。虽有5%的患者最终出现周围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结侵犯很少成为临床的突出表现。本病出现白血病者极少。
由于肿瘤侵犯的部位与一般淋巴瘤完全不同,本病必须采用特殊的临床分期以估计预后并指导治疗。Ziegler的两种分期法(1973,1975)如下:


Burkitt淋巴瘤的临床分期
(John L.Ziegler)

1973年分期法1975年分期法
期别病变范围期别病变范围

单个面部肿瘤
两个或多个不同部位
的面部肿瘤
A
B
单个腹腔外部位的侵犯
多个腹腔外部位的侵犯
胸腔内、腹腔内、脊髓
旁或骨肿瘤(面部
骨肿瘤除外)
C腹腔内肿瘤同时伴有单
个腹腔外(面部)部位
的侵犯
中枢神经系受侵犯
(脑脊液内有瘤细
胞)或广泛骨髓侵
D同C,但同时伴有多处
面部以外腹腔以外部
位的侵犯
AR原发肿瘤广泛(>90%)
切除后

本病在热带与其他地区所见到的某些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疾病应与Burkitt瘤相鉴别。如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神经原细胞瘤,绿色瘤,视网膜原细胞瘤,浆细胞瘤和纤维性骨发育异常均可引起面部肿块,易与本病混淆。腹部肿瘤如肾原细胞瘤,神经原细胞瘤与卵泡瘤可与腹腔Burkitt瘤的临床表现类似。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如组织细胞型淋巴瘤、低分化淋巴细胞型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或粒细胞白血病等,与本病的鉴别除依靠病史和临床特点外,主要根据组织学和细胞学的特点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化学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术往往只限于诊断性探查和活组织采取。但在手术探查时如能将肿块尽可能切除,对预后有良好的影响,有些患者甚至获得长期生存。本病对放射治疗十分敏感,7~10天内局部照射3,000~4,000rad可获得良好疗效; 但由于其多中心发生,很难达到根治。预防性头颅照射对防止中枢神经系统的侵犯可能有一定作用。
本病对化学治疗十分敏感,完全缓解率可达90%以上,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缓解,可认为已痊愈。最常用的有效药物为环磷酰胺。对于Ⅰ、Ⅱ期(或A、B期)的患者单剂应用环磷酰胺40mg /kg,即可获得完全缓解。对于Ⅲ、Ⅳ期 (或C、D期) 的患者可以采用多剂环磷酰胺治疗(每隔两周用药一次,连用3~6次)。对于复发的病例,如环磷酰胺无效时,改用长春新碱、氨甲喋呤和阿糖胞苷联合用药(长春新碱1.4mg/m2,静注,第1天;氨甲喋呤15mg/m2,口服,第1~14天;二周后接着用阿糖胞苷250mg/m2,静脉滴注,连用3天)仍将有效。其他抗癌药如柔红霉素、阿霉素、左旋门冬酰氨酶、更生霉素、甲基苄肼和亚硝脲类等对本病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据统计,约1/3的病人在首次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后不再复发。这些病例的病变大多较局限(Ⅰ、Ⅱ或A、B期)或事先经过广泛的手术切除; 但也有少数属晚期(Ⅲ、Ⅳ或C、D期)患者。约2/3的病人在首次治疗完全缓解后仍将复发,其中半数侵犯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对有脑膜侵犯的患者可采用鞘内给药,一般在用阿糖胞苷(30mg/m2每天一次×3次) 后,接着用氨甲喋呤(15mg/m2第4天),可获得暂时缓解。
复发有两种类型,早期复发发生在首次治疗后10周内,晚期复发则在中数缓解期26周之后。完全缓解一年以上者复发极少。故一年未复发者可能已治愈。早期复发者预后差,治疗只能取得部分或短暂疗效。晚期复发多发生在新的部位,对治疗的反应较好,应进行强烈的化疗。
☚ 非何杰金淋巴瘤   蕈样肉芽肿 ☛
000074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