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伤病员从前方送往后方治疗的一项卫勤保障工作。后送方式有前接和后转。前接是上级救治机构派运力到下级救治机构接回伤病员,是主要的后送方式。前接又分为逐级前接和越级前接。逐级前接,系指按建制由上一级到下一级救治机构接回伤病员;越级前接,系指上级到下两级以前的救治机构接回伤病员。后转是下级救治机构用自己掌握的运力将伤病员送至上级救治机构。后转又分为逐级后转和越级后转。逐级后转,是按建制将伤病员送到上一级救治机构;越级后转,是下级将伤病员送到上两级以后的救治机构。
伤病员后送
伤病员后送是向救治机构运输伤病员的过程和措施。它是医疗后送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分级救治的重要手段。现代战争,伤病员数量大,军队机动性大,作战过程中,迅速安全后送伤病员,不仅直接关系着救治工作的效率,还涉及到部队作战和救治机构本身的机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主要使用担架、马车和其它人力运输工具,采取下级向上级医疗机构逐级后转的方法;抗美援朝战争中,使用了卡车、救护车和卫生列车,采用了上级前接与下级后转相结合的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历次救灾和保卫边境战斗中,还使用了直升机后送。
加强后送领导,建立后送组织,是做好后送的保证。苏、美军队伤病员后送,主要由各级卫勤部门,利用隶属于自己的卫生运输工具进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连、营后送,通常由连营首长分工专人负责领导;团以上后送,是在各级后勤首长统一领导下,纳入后勤运输计划内实施,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支援。
各级卫勤领导机关应有专人负责组织伤病员后送工作。战前要根据卫生减员预计,从多方面筹划足够的运输力量,做好后送计划,规定后送程序和要求;必要时,与
有关部门联合组织伤病员后送机构。战斗过程中,要及时了解下级后送情况,与运输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派出运输工具,组织伤病员的前接后转;紧急情况下,请求军政首长抽派人员、车辆协助。
团、师救护所和各医院内,应指定专人或成立小组负责伤病员后送的具体组织工作,如联系运力,办理后送手续,指派护送人员等。各组(室)应做好后送准备,掌握后送指征。
从多方面组织运力,才能克服编制内伤病员专用运输工具不足,解决大批伤病员后送的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强调因地制宜,使用一切可能的运输手段,采取多种运输方法进行。一般情况下,以专用运力为主,但也要充分利用回程运输工具,以解决专用运力的不足。利用回程运输工具时,各级卫勤领导机关应在战斗战役准备阶段,提出使用的计划,协同运输部门制订利用回程运输工具后送的具体要求。作战过程中,要主动了解前送情况,做到见缝插针,争取有空车就用。
伤病员后送方式,分为“前接”与“后转”两种。
“前接”就是上级卫勤领导机关,根据下级的需要,派出自己掌握的运力,把下级的伤病员接回来。这种方式体现了上级对下级伤病员后送工作负责; 同时便于上级合理使用运力,从而有利于提高运力使用率。采用此种方式,必须保证上下级救治机构和卫勤领导机关之间有畅通的联系,战斗前把一部分运力派到下级救治机构去,大部分运力掌握在上级手中,以便作战过程中及时派出,机动使用。“后转”是指下级救治机构用自己的运力向上级救治机构转送伤病员。战斗准备阶段,伤员数量少,或战况不稳定时,适于采用此方式。前接和后转,通常采取逐级进行的办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越级前接和后转的办法。由于交通工具的发展,根据需要可以将伤病员从战区直接后转到战略后方。中国人民解放军过去后送伤病员多采取下级后转方式; 抗美援朝战争中开始采用上级前接方式;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一般情况下师以前以逐级前接为主,前接与后转相结合;个别情况下,还采取了越级前接和越级后转。
迅速后送伤病员的具体措施是:
(1)卫勤领导机构应该掌握充足的运力,尽量使用快速的运输工具。必要时采取越级后送的方式,以争取时间。使用直升机和普通飞机运输伤病员,可以越过许多中间救治机构,大大加快伤员后送速度。
(2)要设法消除迟延后送的各种因素,尽量减少时间耽误。要加强联系,上级及时或提前派出运输工具,不要因等待运输工具耽误时间。各级救治机构配置地点要靠近道路,便于车辆出入,修筑上下车台或制作简单车梯,做好后送的各种准备,做到车辆一到,立即上车,不要因等待伤病员而耽误时间。行驶中,要掌握敌人炮火和空袭规律,抓紧利用炮火间歇时间,组织单车疏散前进。
(3)要改善运输的组织方法,提高运输效率。如根据地形和运输工具情况,组织车辆、船只和人力的接运; 担架后送时,采取短程接力的方法,既能节省人力,又能提高运输效率。
保证伤病员后送安全的各种措施:
(1)严格掌握后送指征,做好后送前的救治处置。后送前要检查伤病员的全身和局部情况,确定是否合乎后送指征。昏迷、窒息和其它后送途中有危险的伤病员,急性期的传染病员,不宜立即后送。术后伤员需观察留治一定日期后才能后送。休克伤员原则上禁忌后送; 必须后送时,应尽量利用直升机,途中要继续采取输血、输液、给氧等抗休克措施。对确定后送的伤病员要补充进行某些救治处置和预防性措施,并准备好途中护理和急救的药材。一般伤员,可根据情况进行补充包扎、强心、止痛、输血、输液等措施。大的软组织伤、骨折和血管伤都要进行运输固定;血管伤还要严格止血,以防途中发生感染、出血和休克。可能发生呼吸道阻塞的呼吸器官伤和颅脑伤员,要作预防性的气管切开,或将舌头牵出固定。
(2)尽量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保持合适的后送体位。重伤员一般应使用担架、救护车和直升机卧位后送。用汽车运输重伤员特别是骨折伤员时,应将伤员安置在底层,并将担架确实固定,以减少颠震和担架前后摆动,预防发生机械性外伤。
(3)做好途中救治护理,注意安全防护。大批或危重伤病员后送要指派护送人员,注意途中观察,随时进行急救和护理。通过伤病员的车站、码头、市镇,应设伤病员休息场所,适时组织伤病员休息和饮食。后送途中车辆不能行驶过快,以防伤员发生机械性外伤和继发性出血。一般道路,汽车时速应限制在20公里左右。冬天后送,要特别注意伤病员的防寒保暖工作。要掌握好行车和待避的时机,搞好伪装,保持车距,严格灯火管制,采取措施搞好途中对敌机、敌炮袭击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