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传统医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传统医德以义务论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即以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为基础,以对病人负责为轴心,强调对医生美德的规劝和职责的要求,因而又称美德论和职责论。义务论是以尊重人的生命为前提的,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我国传统医德规范的开拓者孙思邈更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从人的生命最为宝贵的观念出发,传统医德赋予医学以“救命”、“活人”、“生人”之使命,所以,“医乃仁术”、仁爱救人、赤诚济世便成为古训。它要求医生要以患者的利益置于首位,无条件地履行救死扶伤的义务,千方百计地挽救和维护患者的生命。做到忠贞医业,仁爱为怀;尊重病人,平等待人;清正廉洁,淡泊名利;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谨慎从医,认真负责。这种医德观念早在《希波克拉底誓言》和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中就得到了比较完整的阐述,并为历代医家所继承和发挥,在医学发展史上曾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其基本精神,至今仍然值得倡导。然而,传统医德也有局限性。一是过分强调生命的神圣性或绝对性,即无条件地维持“生”和反对“死”,因而反对堕胎、尸体解剖等医疗行为,这与当今人类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需要已不相适应,而且也有碍于器官移植、生育、节育等医学的发展。二是只考虑医患之间的个体关系,其道德目标主要集中在良好的动机和个人行为的完善上,很少考虑医疗行为的效果和对社会的利益,而现代医疗卫生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事业,涉及医患、医际、医学与社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关系,医务人员不仅要对患者承担责任,还必须对社会承担责任,某些医疗行为还必需以社会价值为重,如计划生育、预防疾病、保护环境等。对此,传统的医德已无能为力。三是只注重研究医者的行为标准和道德完善,往往把病人置于无条件服从的地位,从而易使医生以病人的“救世主”或恩赐者自居。在这种观念支配下所形成的“家长式”的医患模式,不利于医患之间的平等真诚合作和调动病人自我恢复健康的积极性。四是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权意识的普遍增长,单纯的义务论将被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病人权利与其义务的统一、医者义务与其权利的统一所代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