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脓疱疮
传染性脓疱疮为由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传染的皮肤病,系接触传染,并自家接种,扩散感染。
世界各地每一流行所找到的病原菌报告不同,但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为链球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极少数单由链球菌引起,国内统计亦与之相符,以葡萄球菌Ⅱ类71型最多见,其次为80/81型,若为链球菌则为A组的3/13、12、8、49、57型,其中有些可引起肾炎。
本病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大,夏季或夏秋之交常流行于幼儿园、托儿所、学校。由葡萄球菌引起者,初为少数散在鲜红色的丘疹或水疱,自米粒到黄豆大小,迅速扩大化脓成脓疱(内含大量细菌,系传染源),此后发展迅速,病灶扩大,数目增多。疱壁极薄,松弛,周围有炎性红晕,易破裂,显露糜烂面,覆以蜜黄色或灰黄色厚痂,(内含细菌,系传染源)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自觉发痒。
链球菌引起者 (包括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者),初起为红斑,迅速发生水疱、脓疱、周围有明显炎性浸润,脓疱破裂后结蜜黄色厚痂,四周不断有新皮损出现,因病菌毒力强,常并发淋巴结炎。重者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全身不适,局部感到灼痛。一般一周左右痂落逐渐痊愈,但常因搔抓及分泌物流溢,不断将细菌接种于其他部位,致新损害不断发生,病程往往绵延数周乃至数月。本病病变于表皮角质层下,故疱壁薄,愈后不留疤痕,但可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注意皮肤清洁,保护创面,避免搔抓或用毛巾乱擦,以免扩散。应和健康儿童隔离,防止疾病流行。可煮沸消毒衣服、玩具、卧具、减少自家接种。
局部去痂,或用消毒针穿破脓疱用棉花吸干脓液(皆须焚毁),然后局部外搽0.5%新霉素软膏。重症伴有发热或淋巴结炎者可给予全身抗生素治疗,最好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一般注射青霉素即可,早期全身应用抗生素有利于防止并发急性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