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传播距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传播距离distance of spread病害从菌源中心向四周扩散蔓延的距离。这种距离的量变规律主要取决于病原物的种类和传播方式。传播距离是研究病害以空间距离为量纲的某一时刻病情变化规律的一个侧面,它含有二层意思。一是病原物传播体的物理传播距离,和其他任何非生物的空中微粒气流传播的规律一样,可根据孢子的形状、大小、比重和气流运动的速度及孢子沉降速度求出; 二是病原物传播体的有效传播距离,也就是孢子被气流传播并实际引致病害发生的距离,即病害传播距离。病原物传播体的物理传播距离和病害传播距离不相等,但密切相关。病害传播距离除受物理因素影响外,还受生物学因素影响,如传播体数量、密度和侵染力,以及对不利环境因素的抵抗能力; 寄主植物的数量、分布和密度、品种抗病性; 对孢子生成、释放、萌发、侵入、扩展发病有显著作用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因此病害传播距离只是概率的概念,即使从确定的数学模型中推算出其传播距离为某一数值时,也只能认为是实现这一数值的最大概率而已。 病害的传播距离可用一次传播距离或一代传播距离表示。一次传播距离一般是以日为时间单位,即一日内所引致的病害传播距离。实际测定时可依大体上一天释放出的病原菌孢子经飞散后着落于四周寄主的体表,以后或当时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侵入,经过一个潜育期,发病,这时测出的传播距离就是一次传播距离。在实际病害流行过程中,传播可能连日发生,而且同一日侵入的位点又会在连续几日内发病,因此,为了模拟病害自然传播的真实情况,又提出一代传播距离的概念,即菌源开始传播后,在一个潜育期内的一段时间内多批次传播相互重叠,所造成的传播距离。田间具体推算的方法是从开始观察的第一天起,菌源中心逐日产孢散布,每天都有病害传播发生,到t=2p(或t=p1+p2,p为一个潜育期天数,p1和p2分别为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潜育期天数)天时调查得出的传播距离,就是一代传播距离。 根据传播距离的远近可分为近程、中程和远程传播三级。凡一次传播距离在百米以内的称为近程传播,又称田内传播,由地表或植物冠层的风力、雨滴飞溅、地面径流等动力造成的。传播条件均一时发病后呈一定梯度; 传播距离达几百米至几公里的可称中程传播,又称田间传播。当孢子量较大且风力和上升气流较强时,有相当数量的孢子逸散或被抬升到冠层以上数米高度,再被地面风吹送到其他田块,或借传毒昆虫的迁移把病害传到相邻的其他田块。中程传播一般见不到连续的梯度现象。少数气传病害一次传播距离能达到几十、几百公里以上的传播称作远程传播,又称区间传播。 传播距离的预测是指导病害早期进行点片化学防治的主要依据。但由于传播距离和传播条件相互关系的定量研究难度较大。已报道的研究指出: 菌源中心菌量愈大、或侵染条件愈好,传播距离愈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