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龙公园
位于赫山区会龙路南。总面积约18600平方米。会龙主峰海拔109.4米,突兀而立,如龙骧首,周围金堂、石马、皓月、鳊鱼、白鹿诸峰簇拥,连绵起伏,似群龙聚会江边,故名。山间重冠相荫,古木参天,亭台掩映,若隐若现,远望似锦绣屏风。园内有木本植物52科110属157种,其中有乔木54种、观赏树36种、珍贵和速生用材树种27种。环山路左侧有一片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竹林,生长着楠竹、青皮竹、麻竹等10多个品种的竹类,宛如一匹绿色的绸缎,重重叠叠,迎风飘舞。公园石雕大门额镌“会龙山公园” 五字,为张国基书。山顶古刹始建于东晋孝武帝年间,为印度僧人卜如密多尊者所建,名宝泉寺。后人重修,改名栖霞寺。相传明建文帝曾在此落发为僧。抗日战争时期古庙遭到破坏。1980—1982年按原貌修复。寺匾为周谷城题书。联撰: “晋朝古刹沧海桑田存胜境; 明代浮云青山绿水隐名僧。” 三重楼阁式。底层砖筑。上为两层木阁。重檐歇山顶。红柱碧瓦,飞檐翘角。站在三楼观景台眺望,益阳全城尽收眼底。“会龙栖霞”为旧资江十景之一。山中有宝哞和尚塔、遇缘和尚墓塔、观音塔、周则范墓、邓宝延墓、曾士峨烈士墓、曾士峨烈士纪念碑、立波亭、浥露亭、宗师亭、八角亭、英烈亭等。据考证,遇缘僧为太平天国名将陈玉成之子,天京失陷后随母流落湖湘民间,遂出家为僧,圆寂后葬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