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管理制度
1.会计管理的含义
会计管理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是政府有关的职能部门依法对各单位的会计组织、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进行的管理活动,目的是规范各单位的会计事务,使财务功能与行政管理的其他功能相协调。会计管理制度,是政府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程序等的总称。
会计管理在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会计管理是微观经济管理乃至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会计是预算执行的真实记录,是审核过去、检查现在和计划未来的客观依据,是政府加强财政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第二,会计管理有利于政府机构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政府会计是指运用记账、算账、报账、检查分析等方法来记载政府财务活动过程,是对全部财政收支数目、性质、用途、经过作全面准确及时地记录,以确切地反映政府财务活动。这种及时监控有效地记录了财务管理活动的细节,通过对比,可以有效地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第三,会计管理有利于各行各业讲究经济核算,在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效益。会计管理还有利于节约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会计管理的基本要求
会计管理的基本要求是:
(1)保持相对独立性。会计组织的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既有职责遵守会计方面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单位的规章制度,也有职责执行行政首长的指示,当二者一致时,应当主动积极地支持行政首长的工作。当二者有矛盾时,应当坚持国家有关的法律、规章和本单位有关的规章制度,抵制行政首长的错误指示。这是会计组织对行政首长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依据。
(2)制定和实施严密的会计管理的规章制度。会计管理必须遵守规章制度的根本原因,首先,是为了维护资金和财产的所有者的权益。其次,是为了维护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的秩序。第三,会计对收支的分类记账,记录了以资金收支形式来体现的经营管理各方面功能运行过程;会计管理通过对账户分类和资金收支的调整,来控制和促进管理的各项功能的发展。第四,是可以杜绝徇私舞弊的违章行为,可以通过会计审核,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节约资金,通过会计分析,可以找到提高资金和管理效益的途径。第五,是使资金的使用具有严密的规范。
(3)配备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第一,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学习和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需要理解和实现行政首长制定的管理目标和任务;需要主动支持和配合各部门的工作。
第二,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会计人员应该抵制物质的诱惑,不贪污受贿;坚持实事求是,不做假账,勇于抵制违反财务规章的行为。
第三,要有较高的智力素质。会计工作整天和数字打交道,需要有较强的记忆力;财务管理服务于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需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会计又需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熟悉会计知识,而且应懂一些相关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学科的知识;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应掌握电脑、写作、调查、公关、外语等应用性技能。
3.会计管理机构及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 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必须接受政府的财政部门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的监督。各单位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上报,经上级主管单位汇总后,报送财政部门。
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实行会计管理的职责有:
(1)健全并监督执行会计管理的法律体系。我国政府的会计管理法律体系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会计法及其会计管理的行政法规。会计法规定了会计管理的基本规范,会计管理的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都受到会计法的指导和约束。第二个层次是会计准则。它依据会计法及其他有关会计管理的行政法规而制定,是会计法的具体化; 同时直接指导和规范各单位的具体会计核算工作。第三个层次是各单位的具体会计核算制度。各单位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适用于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它是会计准则在各单位的具体化。
因此,财政部门负责拟订或实施会计管理的法律和规章,并检查其执行情况,审查下级部门或单位拟订的会计规章和办法;负责制定或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及各行业会计核算制度,宣传、解释这方面的制度,并检查其执行情况;负责审核或批准下级部门或单位实施会计核算制度的具体办法和补充规定。
(2)管理本地区会计工作。如指导和审核各单位的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反映单位财务基本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政府的财政部门在审核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后,如发现有违反法律或规章的问题,应予以制止;对遵守法律或规章的行为,应予以肯定和表彰;并可提出改进会计管理的建议。对各单位进行财务检查。财政部门有权依法对各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检查。各单位必须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如指导、监督本地区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会计事务所的工作。到2000年,全国的注册会计师发展到10万人,从业人员的迅速增长要求会计事务所也要有相应的发展,并且允许成立一批合伙制的会计师事务所,从而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服务作用。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批准的、由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办会计业务。根据国家财政部的规划,在逐步拓展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健全和监督执行注册会计师管理的法律、法规,把注册会计师的活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如制定或实施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办法,指导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和会计信息工作。实行会计电算化,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有利于单位领导更好地运用和监督会计信息,会计人员更好地参与单位经营管理的决策。推行会计电算化,一是要在会计人员中大力普及电子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二是要健全对会计核算软件的管理,会计软件是促使各单位认真执行新的会计准则的关键; 三是要建设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法规制度。
如负责了解、检查会计工作的情况,总结和交流会计工作的经验,研究和制定完善会计工作的措施。例如,制定或实施会计人员管理办法,表彰、奖励会计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会计人员。
(3)管理本地区会计人员监管和培训工作。如指导和监督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履行职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包括: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实行会计监督;拟订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 参与拟订经济计划和业务计划,考核、分析预算、财务会计的执行情况等。
如参与会计班干部的组织人事管理工作。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对下一级、或直接管辖的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有同意权;对他们的考核、晋级和奖惩等,有权提出意见和建议。
如领导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制定或实施会计专业职务条例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法,组织本地区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高级会计师的评审工作。从1992年起,每年都组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由于考试工作是结合会计制度改革和业务知识更新进行的,对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更好地掌握会计规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开展这项工作的目的,是选拔会计人才,鼓励会计人员学习和更新会计业务知识的好机会。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都成立了会计师职称评定领导小组,制定会计师职称评定计划,掌握评定标准,部署评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