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游不迫 优游不迫古代诗学概念。讨论的是诗歌的某种艺术风格。语见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 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唐代的司空图把诗之“品”概括为二十四,严羽则约之为“九品”,也就是九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接着,他又从丰富多彩的众多艺术风格中概括出“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两大类型。“优游不迫”的风格特点接近于后人所说的阴柔之美,表现为含蓄蕴藉,意在言外,闲雅从容地吟咏情性。陶明濬《诗说杂记》卷七解释说:“古来诗人多矣,诗体备矣,严氏所云两大界限,实足以包举无遗矣。……优游不迫者即陶、韦一体,从容闲适,举动自如。”以为陶渊明和韦应物的诗歌,最足以代表“优游不迫”的诗风。还有的人认为,严羽提倡“优游不迫”,实际上是排斥李白、杜甫而“偏嗜王、孟冲淡空灵一派,故论诗唯在兴趣”(许印芳《沧浪诗话跋》)。王指王维,孟指孟浩然,是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此论并不符合严羽本意。陶、韦、王、孟的诗歌,毫无疑问具“优游不迫”之风。但是实际上严羽不仅提倡“优游不迫”,更推崇“沉着痛快”。从审美的眼光看,他又赞赏二美融汇的“入神”之作,他在《诗评》中曾以“金𫜡擘海”与“香象渡河”的形象比喻,来说明李白、杜甫的“入神”诗作,兼备两美,达到了艺术的最高意境。参见“沉着痛快”。 ☚ 闲适 冲淡 ☛ 闲适 闲适逸 休闲 松闲 清逸 散适 惬适 皇宁 吟卧 悠暇 表示闲适:解带 闲适的心情:闲心 闲散的心情:闲情 轻松闲适:轻闲 从容闲适:优游不迫 清静闲适:幽闲 清净闲适:萧爽 恬淡闲适:冲豫 寂寞闲适:枯闲 态度从容闲适:轻裘缓带 轻裘缓辔 清高闲适:高闲 自得其闲适:自休 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自适 闲散自适:手板支颐 无忧无虑,生活闲适:高卧北窗 北窗高卧 渊明高卧 生活得十分闲适:优游 闲适的样子:悠(悠悠;悠然) 逌然 嚣然 轻松闲适的样子:飘然 飘尔 (清闲安逸:闲适) ☚ 安适 安逸 ☛ 优游不迫yōuyóu-bùpò〔偏正〕 优游,悠闲自得;闲适自得,不慌不忙。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其大概有二:曰~,曰沉著痛快。” △ 褒义 用于诗歌方面,指诗歌的一种舒徐从容的风格,亦用于形容人的神态行动。 【近义】从容不迫 从容自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