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饮病证名。痰饮之一。因饮邪伏匿于体内,或留饮去而不尽,潜伏为患。《金匮要略·痰饮病脉证并治》:“膈上病痰,满喘,咳唾,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治宜化饮逐邪,扶正固本。方用小青龙汤、木防己汤、桂枝半夏汤、倍术丸等。本证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参见痰饮、留饮条。 伏饮痰饮病的一种。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指痰饮伏于体内。主要表现为喘满咳唾。若外感寒邪则兼见恶寒发热,腰酸背痛,眼泪自出,身瞤动等。 伏饮fú yǐn《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芫花(1)。证名。痰饮之一。因饮邪伏匿于体内,或留饮去而不尽,潜伏为患。《金匮要略·痰饮咳嗽脉证并治》:“膈上病痰,满喘,咳唾,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𥆧剧,必有伏饮。”治宜化痰逐邪,扶正固本。方用小青龙汤、木防己汤、桂枝半夏汤、倍术丸等。本证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等。 伏饮fúyǐn痰饮病的一种。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痰饮潜伏于体内,或留饮去而不尽, 经常发作者。症见喘满咳唾, 若外感寒邪, 则兼见憎寒发热、背痛腰疼、目泪自出、身 动等。治宜化饮逐邪,扶正固本。参见痰饮条。 伏饮fú yǐnlatent retention of flu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