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阙
宋代向朝廷、皇帝告状、上书、请愿的舆论活动。是人民向政府表示意见的重要方法。上书未必伏阙。士庶之所以要伏阙,是为了争取政府的注意,争取时间。通常士庶有急事,或无所诉,才伏阙上书,朝廷对此也特别重视,处理得特别快。北宋时,多有各地民众派代表去京师,伏阙请挽留县守等地方官吏。有的确属出于民意,有的则可能为地方官所策动。这一类的伏阙,朝廷多表欢迎,并服从民意。如属诉苦性的伏阙,就常为执政所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126年(钦宗靖康元年)2月5日,陈东和太学生数百人伏阙,请复用李纲,罢李邦彦。军民参加者十余万,演变成流血暴动事件,内侍被杀数十人。最后,接受了伏阙士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