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伏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車輿部 > 輿軾 > 轐 > 伏兔 伏兔 fútù “轐”的别稱。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伏兔 伏兔 fútù 足陽明胃經穴。在膝髕上緣上六寸處。因其在股部,此處肌肉隆起如伏卧之兔,故名。主治下肢癰痪,腹脹,脚氣。始見於秦漢典籍,達於當代。《靈樞經·經脈》:“胃足陽明脈……以下髀關,抵伏兔。”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伏兔在膝上六寸,起肉間,足陽明脈氣所發。刺五分,禁不可灸。”《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伏兔主刺腿膝冷,兼刺脚氣痛痹風,若逢穴處生瘡癤,説與醫人莫用功。” 车的各部 车的各部车箱:箱 舆 輫 车厢 ☚ 车的各部 车轮 ☛ 兔 兔兔(兔子;家~;草~;鼠~;欧~;伏~;啼~;迎霜~) 明视 缺鼻 穴鼻 顾菟 月精 鵷扶 朴渥 朴握 讨来 决鼻 舍舍迦 菊道人 ☚ 猫 家禽 ☛ 伏兔futu针灸穴名。马出《司牧安骥集》。马位于耳后约6厘米, 距鬃下缘约4.5厘米,寰椎翼后缘的凹陷中。刺入臂头肌、夹肌和头后斜肌内, 有枕动、静脉和枕神经分布; 羊位于耳后约3厘米, 第一颈椎后缘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马以毫针向下方刺入6厘米; 火针刺入2~2.5厘米,或施灸烙。羊以圆利针、毫针或火针向前上方刺入1~1.5厘米。具有祛风、除湿、消黄作用。主治马颈项硬病及破伤风; 羊感冒、偏头风和癫痫。 伏兔❶人体部位名。指大腿前方肌肉。相当股直肌隆起部,因其形如兔伏,故名。《灵枢·经脉》: “胃足阳明之脉……下髀关,抵伏兔。” 伏兔Fut'u系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取穴:在膝髌上缘上6寸,髂前上嵴与膝盖骨之上外缘的连线上取之。施针直刺2~3寸,主治下肢麻痹、疼痛、瘫痪等。 伏兔fú tù《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飞廉(5)。药名。飞廉的别名,参见“飞廉”条。 伏兔fútù经穴名。代号ST3。出《灵枢·经脉》。别名外勾。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 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 髌底外侧端上6 寸处。主治腿痛、膝痛、下肢麻痹或瘫痪、股外侧皮神经炎等。直刺1 ~ 2寸。灸3 ~5 壮或5 ~10 分钟。 伏兔 伏兔S32Futu足阳明胃经穴。首见《灵枢·经脉》。别名外勾。位于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当髌底直上6寸处。正坐或仰卧取之。简便取穴,从手掌掌后第一横纹中点,按在髌底中点处,手指拼拢押在大腿上,中指尖到处是穴。相当于股骨前外侧,股直肌肌腹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并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 髀关 阴市 ☛ 伏兔fú tù❶femoral muscular eminenc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